2007年5月8日火曜日

「沉思者」並不是在沉思?

我有一位在師大美術系教書的朋友(他也不喜歡人稱他教授或專家),他的專攻是西洋美術史,據說李登輝總統時代,參觀有關西洋藝術時都是由他負責解說,十幾 年前我陪他到箱根雕刻之森參觀,原本我算是地主,可是進園之後他卻像如魚得水般,換成他滔滔不絕如數家珍,而且不用看日文或英文的介紹。他知道我要回台灣 麻煩比較多,安慰我說上一個聽他解說的就是李登輝總統,這也可說其實是我很少有的一次總統級的待遇,他也說在雕刻界有一個不明文的默契,雕刻作品翻鑄7 之內都可以算真品,這也是我對雕刻常識的一次接觸之旅。

有名的彫刻像「沉思者」(Le Penseur),是近代雕刻之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的作品,但是這個「沉思者」最初並非是單獨的作品,而是1880年羅丹,受到預定建設的國立美術館,現在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的紀念碑 monument雕刻的委託。羅丹就以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的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和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的神曲(La Divina Commedia)為主題,構思製作「地獄之門」(The Gates of Hell)。但是羅丹的個性優柔寡斷,又掉落在女弟子卡謬.克羅黛(Camille Claudel, 1864- 1943),和妻子羅絲(Rose1844-1917)的感情迷思所苦,作品就一直進行緩慢。1888年美術館的建設計劃中止,羅丹的「地獄之門」製作 被通知中止,但是羅丹拒絕就出錢購回「地獄之門」繼續製作,後來羅丹還是跑回妻子羅絲的身邊,而且到了羅絲病危時才補辦婚姻手續,16天後羅絲就去世了, 而克羅戴則精神受打擊健康惡化終老精神病院。

而沉思者正是坐在地獄之門的雕刻正上方,有兩種解說:一是那是象徵但丁坐在地獄的上方,正俯瞰著地獄之下痛苦的罪人們,另一說是那就是羅丹本人, 正痛苦地俯看著有如掉落在地獄之中,掙扎的克羅黛和羅絲和羅丹,以及他們之間所生不欲人知的兒子們。原本羅丹並未實際命名,是被跑進偷窺「地獄之門」雕刻 的人,以「作詩中的但丁」命名,所以最初被稱為「詩人」。但是實際命名「沉思者」的卻是羅丹常委託的鑄造師取的,由於他不知道羅丹整個製作思考經緯,所以 看這雕像的樣子好像在思考什麼事,就以「沉思者 (Le Penseur) 命名也因此風行於世。

0 件のコメント:

省下自戀

台灣國會的立法委員好像 進京朝貢 ,至今為止好像只要到組合屋,認真想起來其實對台灣是一種羞辱,可是看在彎腰屈膝的人眼中,那簡直是恩賜可能感到皇恩浩蕩而痛哭流涕。我說過清明時節的〝又猛貴〞,分食物的主人目的是一種施捨,拿了〝又猛貴〞的人吃了是吃嗟來食,拿回家吹噓則是驕其妻妾。其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