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4日金曜日

語言和文字(4)

語言和文字在文化要素當中,確實具有相當大的顯性,但不是絕對,可是即使不是絕對卻也通常是最接近絕對。當你學會更多種語言時,其實對這種類似絕對性,反而可能感情會變得更複雜。但是如果能減少讓自己的語言文字主觀意識牽制,或許能更顯現他的原貌。在台灣漢字、和漢語、和台語、客語等,或曾或已被加注了太多的主觀認知,也被過度政治運用、和政治性解讀。離開台灣到日本之後,不知道有幾年了,我已經不稱國語,而採取日本人的客觀說法稱北京語,我無法再接受所謂國語的說法。

每一個人對於自己的母語必須尊敬,而對於一個人或一個族群必須尊重他的母語,在一個多語言環境裡,政府或國家要做的,首先應是一個公平尊重的語言環境,避免造成獨尊或偏頗的狀態。對於弱勢語言的族群,需要的是能否提供必要的幫助,但一種語言的存活,有時候也非主觀人力就可挽救,本世紀之前,全世界大概還會有一半的語言,可能即將消失。我的母語是台語,我沒有特別的深入研究,我也尊重和尊敬,持續不斷地推廣台語文研究的人,可是我仍無法贊同,把台與改稱為國語。而依台灣現在實際的現狀,用全盤改用全羅台語和漢字脫鉤,不是不能做到,韓語和越南語就應可看成成功的例子,只是對於台灣存在的其他語群,這就可能是一種文化橫暴。

脫開喜好的主觀意識的影響看漢字,也不得不說她其實已經是一種洗練的文字,而且就機能性或功能性來看,她也是一種強勢的文字。一千多年以來,她也被多種語言運用,所謂漢語八系,我反而是把她解釋成,漢字被八種語言運用或共用,甚至韓語和日語也是可或曾運用,就如同拉丁語也有類似的功能和機能。保存台語或保存客語,如果是先從羅馬字注音的方向,可能是事半功倍比較可以達到保存語言的目的,至於用注音字完全取代,可能就有一點矯枉過正了。台灣現在比較重要的,可能是對語言的公平認知、和對母語的認識的觀念教育比較重要,而這個教育是必須社會、學校、和家庭三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達成的,不要推託給任何單一方,可能是我們現在仍須努力的弱點所在。

日本也曾經有過〝和語〞和〝漢字〞的一段爭戰,建議停止遣唐使派遣的菅原道真,自己本身是一個飽讀漢學詩書的人,學識在當時無人能出其右,也一直高升為右大臣,和當時的左大臣藤原時平,同樣權傾一方,後來被藤原時平謠言菅原道真反天皇陷害,而被罷黜九州太宰府。而這個政爭緣由於,菅原主張重整律令制也就是公平稅制改革,而使得一般公卿的既得利益階層,恐怕自己的利益被剝奪,而藤原則是主張提出莊園管理令,確保現有利益階層。

這個政爭就是在當時日本朝廷中樞公然開火,而就是以〝語言〞為政爭的方法,菅原就以〝六國史〞編纂為主,集結漢字派的官員,而藤原則是發展當時,仍屬於女性用字的平假名為主的和歌編集〝古今和歌集〞,後來平假名和歌派的藤原勢力勝出,平假名也正式進出宮中官式用語之中。但是一千多年來,漢字卻仍是日本人最重要的文字,現在如果一份日文報紙,完全使用平假名出刊,先不論意思是否能完整表達,可能閱讀時間也要增加35倍。

0 件のコメント:

語言隨想(四)

人的一生多數是處於主客觀不一致的狀態,詳細應該說,主觀情感、客觀實証的格差,反而是一種稀鬆平常、或是常有的事與狀態,如何調適為可控制範圍?可能是終生至難之業!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無法分清楚所謂主觀客觀的釐清辯明,不過,其實分不清、不理解,有時候反而可能也是一種幸福。這十幾年來,每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