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8日水曜日

政治手帳01/18/2006 09:39

陳水扁

不管所謂藍或綠幾乎都是以他為標的,對錯都很兩極,他應可以作為管理學上「彼得原理」的選用教材,我一直就是建議台灣派,在戰略上把他作為兩刀流的短刀運 用,很明顯的他的學習能力是跟在現實的後面跑,可能等他學好做一個指揮若定的領導者時,已經是2008年換總統的時候了。他的幕僚群很顯然能力薄弱,所以 時常反應遲鈍,以致於時常浪費他的能量、或誤判,連帶的使他的焦躁頻頻顯現。但這也可能是源自於他的用人習性,如果這是在日本,可能他的幕僚群、跳樓的應 去跳樓、自殺謝罪的去自殺、剩下的我看就斬首示眾了!

謝長廷
高雄市長的表現是他很大的資產,接任行政院長不能判定就是失策,但以更上一層樓的考量,應該是留任高雄市長的位置,照准馬英九應是更能發揮。當時的行政院 長應該是由陳定南去接的,台灣的政體設計如果沒有更改,很明顯的行政院長其實是總統的幕僚長,恐怕是很難改變的實質現狀與社會印象。很訝異的台灣派的檯面 政客,似乎堪不透這個局面,如今即使他失分較少但風險卻仍很高。這位留日的前輩原是民進黨同輩之中,比較有可能成為像李登輝型的政治人物,但現在的政治漩 渦,就只能祈求他應變得宜了。

2006年1月15日日曜日

自由是甚麼?

自由不一定是甚麼都可以做!至少我知道有一樣可能不能做,也就是不能定義!一做了定義可能就產生定義性的限制,因為全部和任何事,根本無法完整定義,就像無限大是根本無法舉證的概念。自由不做正面表列的同時、也不做負面表列,因為真正的自由的第一表徵,可能就是不做限制或不限制、也就是無限制。就像現代對火山的定義主旨是:1.取消死火山Extinct volcano定義,2.不定義休火山Dormant volcano,沒有人知道或能證明,某個死火山不會再運動,在日本就有「木曾御嶽山」,昭和時代被定義為死火山,甚至1979年爆發時,新聞還標題為「死火山大爆發」。

2006年1月14日土曜日

就論自由!(九)

無線電視三台在國民黨時代,確實是令人詬病,也確實壟斷或束縛或限制了台灣的言論自由。但他只是工具的存在,束縛的本身或來源並不在電視台,而是在制度、和制定這種制度的主權者,也就是他並不是「利維桑」本身,它可能只是放祭品的供桌而已。所以在要成立有線電視之前,我曾經和某位立委在東京吃飯閒談時,向他表達這個實質面相的看法,反對開放有線電視。也就是其實開放有線電視的自由,和開放言論自由,基本上是兩個個別不同的價值思考,開放的是經營、是經濟市場 的自由。

2006年1月13日金曜日

Good and Right -知識份子的便宜性格

「Good」一般的翻譯就是好或是善,是一種主觀的價值判斷,事實上完全依個人主觀意識判定而無法定義的情緒主義。「Right」可翻譯成對或正,是依事實證據作為檢驗的實證主義。這兩者基本上是很不同的兩種概念,但卻在日常生活上常被混同。例如我們可能會說:「現在外面正下著雨」或「今天有80%會下雨」,這都可以用事實給予驗證的判斷。

但如果我們說:「外面下著雨你應該拿雨傘」、「粉紅色的薔薇很漂亮」,卻是一種價值判斷。這是在英國的「劍橋社團」 (CambridgeCircle)和羅素交好的喬治.艾德華.莫爾(George Edward Moore)在(1903)所著的倫理學原理(Principia Ethica),中所談到的概念。可是至今仍然無法分清楚的豈止一般人,我看連學院派的媒體名嘴,也堂堂敢在大學開門授課的副教授,不知有沒有讀過、但理解顯然是很有問題!

就論自由!(八)

自由的方向-利維桑在哪裡?

台灣政府如果也碰到,台灣人被恐怖份子綁架時,台灣人會希望政府輕易地妥協於恐怖份子的威脅嗎?或是我們將如何要求政府的處理態度?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今日台商從某個層面看,不就是有如引頸就擒嗎?但〝妥協〞真的就能救得了〝人質的自由〞嗎?或者說〝人質的自由〞該不該不計代價地,由整個社會承接呢?我想在台灣多得是對自由的理解一知半解,社會上對於自由的認知,也好像祇是趨向選用名牌式的普遍印象,而這不只是存在於一般的普羅大眾而已,其實也存在知識份子階層。

2006年1月12日木曜日

就論自由!(七)

近代國家建立於自由的個人的理性合意上,保障個人的生命、財產和自由成為他的責任,雖然因而踏上了〝國家與個人〞、〝自由對上了權力〞的〝dilemma〞,但個人也因此而得到保護。也就是其實近代的自由,是一種〝制約性自由〞的意義,這恐怕也是二十世紀後半以來,政治思想上的主流。回頭看台大生事件,如果是換成恐怖份子的綁架事件,那我們、或者那群人,又將是用何種價值和態度?看待這種事情,或者換個角度,我們應該用何種標準?要求政府用何種態度去處理?

2006年1月11日水曜日

就論自由!(六)

自由與妥協-〝自由〞的人質.人質的自由 自由是人類重要的課題,這在今日的台灣可能也不會有人反對,但其實反觀台灣今日社會,其實對自由是很少人認真去關心的。儘管近代國家乃是依人民的〝理性的合意〞構築而成,自由選擇的成立是依自由的主體---個人,而保障個人生命、財產和自由的是近代國家。但這些理論概念被西歐思想家們,提出、熱切的討論已經是18世紀的事了。

2006年1月10日火曜日

就論自由!(五)

自然狀態中個人為了生存,不得不敵視其他個人,而自然權完完全全是以個人的力量為依歸,所以如果完全行使了自然權,就可能成為萬人對萬人的鬥爭狀態。人類的理性而發覺了自然法,所以有捨棄自然權,而服從另立的一個權威的必要。基於這個真實自由的脆弱本質,所以必須透過其他力量的保障,而這就是社會契約的起 源。 個人的共同體,基於保障自由、或是維護自由的實際可行,而相互約定而有了社會契約的成形產生。

2006年1月9日月曜日

就論自由!(四)

自由的 dilemma

這裏就出現一個價值的dilemma(困境或進退兩難),一般一個個人以自由意志,前往危險地帶或作有風險的行為,到底是不是就是真正的自由?如果本 人是主張自由意志的行為,那是不是也應該負〝自我責任〞?普遍的價值應該是,一個人要做什麼事情由個人做自由選擇,對於結果必須負個人的責任,也就是〝自 由的根據是自己責任〞。但顯然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連我們的大學生、或媒體、或社會一般人認知,仍然停留在〝自由只是自由而已〞這個層次,教授或知識份子也看不到明顯的,對這種朦朧價值〝解惑釐清〞。

2006年1月8日日曜日

就論自由!(三)

後來這個原理也被自由主義者(Liberalism)奉為圭臬,甚至引申擴張為不加以危害的行為,就應該合法化的理由。更甚者一些懶惰無知者,連不加以危害的概念也省略,只要是做出來的行為就應該合法,而以為因為這就是〝自由〞。約翰.米爾當初寫〝自由論〞的時候其中的內涵已是相差甚遠了,其實〝自由論〞是在探討「自由對於個人是什麼意義?同時國家對於個人行使權利的道德正當性的界限」的理論敘述,卻被大部忽略了。這也可能是這位曾經說過:「滿足的豬 勝過不滿足的人類,滿足的蠢者勝過蘇格拉底。」名言的功利主義擁護者,所始料未及的吧!

2006年1月7日土曜日

就論自由!(二)

但洛克也同時在他畢生最重要的著作人類理智論裡,提到人的觀念分為兩種:感覺(sensation)的觀念、和反省(reflection)的觀念,但多數人都只知一半而且只取一半,就是自由地馳騁感覺(sensation)” 、忘記了另一個反省(reflection)” 的觀念,而這種半桶的觀念,不只出現在我們一直在批判的政客與媒體而已,在我們的社會一樣有很多不絕如縷的放縱者!「不自由、毋寧 死」,現今的人們可能都可以輕易地說出口,思想自由、言論自由、行動自由凡事有意或無意自由地加上了〝自由〞,就以為是無可侵犯的價值正義!

2006年1月6日金曜日

就論自由!(一)

〝自由〞是什麼?

台灣有很多家、作家、評論家、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但就是好像缺乏思想家,這種需透過深沉論理辯證、思考解析價值的智者,在這個社會似乎猶如鳳毛 麟角。是不是因為移民族群性格使然,以致於外顯的功利主義,主宰了這個社會的外在與內在的價值觀所致,不得而知有待考証研究。

2006年1月5日木曜日

自由論的Big name

我對台灣的翻譯書幾乎完全陌生,有關自由論述繁體字部份只找到郭志嵩先生,翻譯約翰米爾(John Stuart Mill)的自由論(On Liberty),他是功利主義者邊薩姆Jeremy Bentham的理論擁護者,他的有名著作「經濟學原理」(1848),到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1890年)出世為止,一直在經濟學界獨領風騷。

2006年1月4日水曜日

綠色危機(二)-無義的政客

我一直就認為「政客」與「獨立運動者」事實上有一個本質上的差異,「政客」以從政為目的,獨立運動只是他的手段。「獨立運動者」以獨立為目的,從政只是手 段。運動的本質、與政客的思維,是有很大的不同,運動者藉由運動本身來 凝聚再擴大,政客只想思考如何利用它,來轉化為選舉操作。很遺憾的綠營的政客們,超出這個觀察的少之又少,2000年之前我相信綠營的大半政客,其實是不 看好陳水扁會選上總統的,敷衍應付者有之、袖手旁觀者有之、藉機練兵者亦不少,陳水扁意外驚喜地選上總統,台灣人是驚喜,可是政客們可能是意外者多吧!

2006年1月2日月曜日

綠色危機 (一)-無能的幕僚

 台灣派綠營可能意想不到2000年的大選後,緊接而來的不是一蓮托生,而卻是一連串的不如意。立委選舉的一記重擊,使心慌的台灣派更是方寸大亂,甚至有的 歇斯底裡地行為乖張,身陷父子騎驢情境者有之、喃喃自語者有之、抱怨連連者有之、桃花木劍張天師附身者時有所聞,好似末日來臨的陰霾揮之不去。

日本的武士(二)

日本的歷史是以神武天皇登基的年代 ( 紀元前 660 年 ) 為起點,但是事實上卻是到第 15 代天皇的応神天皇才有出土古墳,它在今日的大阪府外圍,考古的推估年代大約在第五世紀,但是並非非常確定,日本多是以古事記的記載,可是古事記卻是 712 年才由太安万侶所著,是日本最古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