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水曜日

實務與實踐(一)

知識份子即使無法成就為社會的良心,也應該是社會腐蝕最後的防線,經濟學的研究,有的注重長期整體的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和注重市場價格、短期區塊性因素的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政治上的選舉,一般主觀的因素有人選、政策、政黨經營、選戰策略等因素,而客觀因素舉凡:文化、習慣、經濟、環境、媒體等因素,都是可能影響選舉的成敗變化的因素,必須統合交叉分析釐清檢討,才可能接近真像。對於本次大選,若不研究出各種因素,就可能讓檢討失真,而讓綠營或民進黨再次失誤或失敗!如果反向地只單純化個別因素,類似抓祭品等都可能失之偏頗,也並非是正確的批判或檢討!

我並非專門研究選舉的專家,對於主客觀的個別因素,也沒有做長期的觀察記錄與分析,無法簡略的就個別因素,對選舉所產生的異動影響,做出判斷立論。而是想以一個社會科學的興趣者,試圖針對整個現象構造的變動,找出一個合理的推論,或者換另外一個說法,對一個現象做更長期的反觀,以試圖解析變動或變遷的原因。民進黨的兩大價值核心,民主和本土化,經過建黨和三十多年來的歷次選舉的運動,也不能完全因一次的選舉,而做全盤認定的評價。但是對於實務的實踐,卻可以觀察到事實上是有弱化、和一種符號化的傾向,所謂弱化就是對於價值的論述,長久以來已有一種停頓和相當地紛亂的現象,也漸漸失去了社會主導的能力。

民進黨或者更廣闊地看,其實是整個綠營,包括知識分子也不能倖免,大概這幾年來有兩個現象是必須要嚴加批判的,那就是政治人物的「牝雞司晨」,和知識分子的「不務正業」。我大約二十年前,曾經寫文章批評民進黨,或是整個綠營的政治人物的無義,特別是在綠營的價值思考上,存在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政治人物通常利用選舉來號召運動利用台灣派對本土的愛、對公平正義目標追求的熱切,來聚積能源和資源。當選舉失敗了,大家共同承擔責任損失、選舉成功卻常被政治人物據為己用,這猶如拿神當號召立廟、收了香油錢卻據為私用。2000(或許應該更早),民進黨批判國民黨的樁腳政治,但是許多綠營的政治人物基金會,卻也如雨後春筍般風行成立,可是誰能舉出來這十年來,綠營的智庫有幾個被成立了?

0 件のコメント:

公車.野雞車,也都是車

現在的網站最大的問題,就是有人太多不懂卻又喜歡裝懂!拿公共電波的問題,比照美國的 Japan bashing 相提並論?本身就是一種 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 ! ( 間違った木にほえること ---> 見当違い・お門違いのことをする,對著錯誤的樹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