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5日木曜日

「船」的啟航

一百四十五年前(1860)當時正是德川幕府末期,在江戶 (現今東京) 郊外的浦賀港(橫須賀),一艘三百噸級的輪船咸臨丸,艦長是會暈船的「勝海舟」,載有許多負有日米(美國)親善使命的日本人,其中也包括了年輕的「福澤諭吉」。這是日本人首度橫越太平洋,載著許許多多對未知的忐忑不安,也航向未知的未來。

「咸臨丸」在歷經37天之後,終於抵達美國的San Francisco港,開啟了 " 日本舊式文明 ",與 " 歐美新式文明 " 的第一次接觸。勝海舟等為了住旅館時,究竟上位者應住樓上還是樓下?而手足無措還正經八百地開會討論的茶番話”(蠢笑話),卻也似乎看到日本人,在面臨 " 未知 " " 新知 " 時的謙卑,但這卻是無窮動力的來源。對照於李鴻章赴日簽敗戰求和之約時,到達日本卻仍百般姿態,無禮地在迎接的地毯上吐痰的中式 " Q壯舉,中國人甚至還有人廣為宣傳津津樂道,這兩艘船的 " 差異也顯現在百年的中國與日本之間。

一艘船,載著對 " 未知的戒慎惶恐與謙卑,卻帶回來足以開國建國的 " 新知。另一艘船,載著老大龍踵和一船的自以為是與不情願,除了送走土地與尊嚴,只帶回了滿船的屈辱與令色虛言,而且滅國亡國卻似乎已在她的歸途上等候多時。勝海舟帶回了對新世界新文明的思維,因而作了 "不流血開城" (江戶城) 的壯舉,使 " 新生日本 " 減少流血而能順利變革,福澤諭吉帶著開闊的新知,努力闡述文明論之概略,積極提倡新知學問的追求,致力於民權的傳達播種,「明治維新」也得力於這股新知的匯流,順利圓滿達成,開啟了近代新日本的氣象。

港口船來船往,有的只載著貨物、有的載著邪惡、有的載著逃難的苦楚。卻曾經有一艘咸臨丸,載著滿船的希望出航,載著無窮的 " 圓滿而歸。台灣不知是否會有 " 咸臨丸的啟航?我只是滿心期待!

0 件のコメント:

淺談台灣.4

歷史無須美化、但也無須扭曲,對於鄭氏政權也應該是如此!只有盡可能地回復他的本貌,溝通原本就是要從些微的相同處開始,即使是微小回歸歷史 , 而不是因一時的政治需要,而利用鄭成功,這可能也是我之前強調過的部分。所以我取鄭成功反清抗清的意志,和立基於台灣的意義,想努力建立台灣建國的根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