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日日曜日

大學和哲學

現在我們台灣大學林立,已經多到升學率百分之ㄧ百的程度了,也就是說現在要考不上大學,可能比考上大學還困難了!這或許是好現象至少〝普學〞絕對是正面有益的,至於是不是程度會低落的疑慮,則是教育本質另外一層的考慮了。大學的英語有collegeuniversity,一般單科大學稱college 例如:哈佛大學1636年創立當時,就是以自然科學為主的大學,稱為Harvard College,綜合大學稱university,但也非絕對,在美國也有只有大學部的大學稱college,有大學院(研究所)的則稱 university

如果大學只是以表示高等教育機關的歷史來看,那可能可以推到紀元前7世紀,在伊斯蘭馬巴德Islamaba 的世界遺跡Taxia,所設的 Takshashila University,但是它在第六世紀已經和城市的街道一併毀壞了。不過大學的原稱university一詞,是源自於拉丁語universitas 是一種同業的組合guild.的意思,現在世界公推最古老的一所現代綜合大學,是義大利的博洛尼大學(Università di Bologna)1088年創立的當時,就是由學生組合聘請老師上課,也就是由學生guild經營的大學。但是其他中世的大學,則是大多數由教會創辦由教會付薪水給老師,也就是大多數大學是以教師經營為主。

英國的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法國巴黎大學(Université de Paris)則都是在1209年創立,英國的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也是在1209年,由牛津大學分離出來設立。現在的一般大學有分文科系和理科系,例如:理、工、醫的屬於理科,文、法、商屬於文科,但是這種分法卻是一直到19世紀,產業革命為止才發生的變革,有名的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李嘉圖、大衛.休莫…等,都是14.15歲就上大學了,好像都是天才神童。但是事實上在產業革命之前的一般大學,大多是由教會創立由教會付錢,主要只有三個學部:醫學部、法學部、和神學部,是一般醫師、律師、和神職者的養成的特別教育機關。

特別是神職者才是當時的大熱門,因此甚至很多課程就是由修道院擔綱,或者就直接到修道院去上課受教育,特別是有關知的教育的科目、和道德的科目,而當時的大學生就是典型的菁英教育, 14.15歲入學大學採6年得到學士學位,在進修成修士也是六年,再進階則是博士再6年。中世大學的學生進入大學,首先是接受三科(倫理、文法、修辭學),和四科(天文學或自然研究、幾何學、算數、和音樂)的教育,稱為自由七科 (liberal artsSeven Liberal Arts),也就是這是使成為自由人、非奴隸的學問,而這些學問的基礎就是叫哲學。

受完這些基礎學之後,再進入法學部、或醫學部、或神學部再深造。19 紀產業革命大學裡,哲學的一個分野自然研究開始抬頭,理學部、工學部才漸次設立,科學也是在這個時期才展露頭角。英語科學science 一詞,是源自於拉丁語的scientia,是指〝知識〞的意思,所以科學家(scientist)也是在那個時候新造的語詞,最初是只〝有自然哲學知識的人〞,所以1618世紀,根本沒有科學家,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頓都是叫自然哲學者。

0 件のコメント:

喜好

很多人總喜歡過度膨脹自我,可是多是口說而足不出戶的說客而已!你不要看他,又是誰該去選哪一縣的縣長?哪一個個頭比較小,活該只能去選個立委、或是小里長?誰又應該去選總統?你問他為什麼?他就可能回答的〝不答不七〞!因為腦力既不足體力倒是很夠!要誰幹甚麼?誰只能做甚麼?以為自己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