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2日日曜日

日本四象 一行

文化肇始於農耕、文明起因於都市的建立,文明的原意即是〝在都市的生活〞,而路則是城市與城市間交通的原始管道,也是文明與文明交會交流的管道。而道路和 交通工具就是外在顯現的行的文明,日本的左行和英國一樣,卻是來自於不同的各自文明的內涵。日本由於封建制度,而使武士成為一個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特殊階層,而且自中世紀戰國時代開始〝農武分離〞政策,也使武士成為固守權利集團與貴族的特殊身分。

日本武士的天職有二:一是保護城主、二是替城主監視人民,因 此早期的道路也因這個關係,武士的習慣主導了道路使用權,而成了普遍左行的社會習慣。這在同一時期的朝鮮和中國,依當時的配件或佩刀習慣應是差異不大,但 並沒有發現相同左行的歷史現象。

日本的封建制度確實深度地影響日本的文化與文明,但也因此建立了現代日本的很多基礎,在德川幕府時期,從第一代德川家康開始,即以注重組織的穩定為第一優先,經濟上以重農主義為核心,透過武士階層嚴密的管理確保經濟利益。所以建造了很多大型長距離的道路,例如以江戶為核心的輻射狀五街道 (東海道、中山道、甲州街道、奧州街道、日光街道),另外再接所謂的支道 (如川越街道、鎌倉街道等)

同時依街道設立勘定奉行、代官,就是幕府的管理者監視保障稅收,所以日文的〝一生懸命〞其實正確應是〝一所懸命〞,就是指這 些幕府代官們的職責。所以這個時期的道路,其實也是幕府勢力的象徵,其主要目的還是在經濟稅收的用意,所以武士的道路優先使用權即是因此形成的。 

德川幕府時代設立長距離的五街道,事實上還隱藏另一個目的,就是軍用目的。所以沿途設立〝關所〞監視與防衛,例如連接關東關西的東海道,不只沿途 設關所還為了防止關西勢力蠢動,打斷了所有橋樑改用渡船交通。而且甚至強行規定來往人口的住宿地稱為〝宿場〞,共有53處稱為〝東海道53次〞,東京有名的新宿就是原本的宿場(原宿)不足,而增設的宿場因此稱為新宿。

而在城市裡的道路,主要卻是做為步、段、町劃分作用的,而這個區域劃分方式,卻是學自古代 漢人的〝井田制度〞。事實上甚至到今日日本的城市道路,這個習慣仍然繼續被沿用,所以在日本的城市幾乎很少用路名,日本的住址仍是用幾番地幾丁目幾號的設 定方式。 

到了明治時期日本才開始出現鐵路,但是最早的鐵路是明治5(1872),從東京新橋到橫濱之間,而都市內最早是用馬拉的鐵道,明治15年時稱為 馬車鐵道,一直到明治30年代才改用電力。明治22(1889)東京新橋到神戶的東海道線開通。連接東京、京都、大阪三大都市,日本也正式進入鐵道時代。

到了昭和2(1927)東京上野到淺草間有了第一條地下鐵道,而到了1964年日本在東京第一次舉辨奧運,同時開通了東京大阪間,全世界第一條新幹 線,也是當時唯一能突破時速200公里,地面上最快的交通工具。從1872年到1964年不到一百年間,日本從學習西方的鐵道,到開始已變成領先的趨勢,和學習其他文化一樣,學習而後超越,儘管喜不喜歡日本這個國家,卻不得不另眼看待研究。 

現在在日本的都市幾乎都是以鐵道為行的手段,在東京大阪等大都市,生活幾乎都是在鐵路的籠罩之下。甚至一般也少有問人家住址(除了要寄信或寄物 品),通常可能都是習慣問,利用什麼鐵路線的什麼站,問的人如此被問的也是如此說明比較容易溝通,而且鐵道也似乎主宰著,住以及經濟活動的重要命脈。 

0 件のコメント:

政治微觀

基本上我以台灣人的立場,對立憲民主黨的印象感覺是很差的,立憲民主黨可以說是,日本所有政黨當中,最親中、同時最輕台的政黨!小沢是代表性人物。從鳩山政權開始小沢是幹事長,就曾主導 600 人議員團到中國朝聖!立憲民主黨政權之下,「弱腰」從鳩山到菅直人表現無遺!從教科書、到地球儀、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