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3日金曜日

日本藝能—能.1

有關於「能」的起源事實上各說紛紜,很難正確指明真正起於何時,可能的說法是源自於第7世紀的時候,由中國大陸傳進日本的「伎樂」,或奈良時代傳入的「散樂」,而「散樂」當初和「雅樂」共同受到朝廷的保護下發展。後來漸漸流傳入民間和古來的藝能結合,發展成各種以模仿為中心,滑稽的笑劇或短劇稱為「猿樂」,被認為也就是可能是「能」的原型。

另一方面平安時代中期,發生流行於一般農民之間,起源於對神道的宗教行事的「田樂」,原本的演者都是由農民或僧侶擔任,後來到了平安時代末期,漸漸演變成由專門的職業集團擔綱,這種發生於農民之間的「田樂」,和「猿樂」透過寺社的祭禮的結合,而融合成「能」的雛形。

到了室町時代由観阿弥(かんあみ)和世阿弥(ぜあみ)父子,以精緻的「面」和充滿節奏的「舞」,將「能」表演成舞台藝術,而確立了「能」的藝能演劇型態。 到了江戶時代中期,「能」也因受到幕府的保護支持,而奠定了今日「能」的型態,明治維新之後曾經一度中斷,後來在政府皇室和財閥的鼓勵後援之下,得以復興而成為現在日本代表性的傳統演劇。 

「能」和日本「歌舞伎」一樣,已經是世界無形遺産和重要無形文化財,也是最被世界所知道的日本舞台藝術之ㄧ。簡單的說「能」可說是和製的的音樂劇或歌劇 (musical),它通常是指稱為猿楽能(さるがくのう),其主要特徵是使用各種稱為能面(のうめん)的假面進行演藝,而主要的演劇要素是由舞(まい、)(うたい)、囃子(はやし)所構成,其中主要是由シテ(主役)、ワキ方(對手役或傍役)、或狂言方(狂言役)擔綱。舞和謠伴奏音樂,則是由囃子方 (笛方、小鼓方、大鼓方、太鼓方)負責。

有關「能」的故事劇本大約有250劇目,主人公幾乎都是幽靈,故事的大綱則是從對神佛的信仰、無窮盡的戰事、少女 的愛戀心思、女性的嫉妒愛恨情仇、親子的愛情、妖怪退治等多樣的情節,一般都是用緩慢的的動作,將喜怒哀樂以最小限度表現的演劇,是一種具有相當深奧的 日本文化的傳統藝能。 

「能」一般稱能樂,但事實上是由「式三番」、「能」和「狂言」三種的總稱,都是由「能」的役者、或者是「能」樂師、和狂言師演出的傳統演劇,經由戲曲、演 劇技法、和出演者的再做細緻的區分,廣義地稱之為「能」或者「能樂」,在中世時期事實上「猿樂」、「申樂」、「田樂」等,各擁有其名稱,到了明治時期就統 一稱為能樂至今。

而在狹義的能(能樂)是以主役(シテ)演員(俳優)的歌舞為中心,伴奏的則是有地謠(じうたい)和囃子(はやし),合力構成和式音樂劇, 能是由シテ(主役)為中心、ワキ方(對手役或傍役)、囃子方、狂言方則總稱為「三役」,另外有ツレ(從役)是主役的同伴者,有時重要者就成了「両シテ」 (雙主役)的型態。  

0 件のコメント:

政治微觀

基本上我以台灣人的立場,對立憲民主黨的印象感覺是很差的,立憲民主黨可以說是,日本所有政黨當中,最親中、同時最輕台的政黨!小沢是代表性人物。從鳩山政權開始小沢是幹事長,就曾主導 600 人議員團到中國朝聖!立憲民主黨政權之下,「弱腰」從鳩山到菅直人表現無遺!從教科書、到地球儀、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