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1日土曜日

日本四象 一住.2

住宅種類

日本住宅的種類分為一戸建、集合住宅(mansion apartment、団地、)公団住宅、長屋、文化住宅等。)首先是所謂的〝一戶建〞字面上的解釋其實就類似台灣〝透天厝〞,也就是出入口單一或專用,可能是連續建築也可能是獨立建築。而所謂的〝長屋〞(nagaya)是指一棟接著一棟的建築,但玄關獨用的房子,一般都是出租比較多的集合式住宅,字典上解釋也是如此,維基百科上的解釋亦同。

而像〝長屋〞它是指住宅建築的方法分類,多是在都市才有的建築,它的原本立意即是要出租的,而它並不是戰中或戰後才有,江戶時期就已經非常盛行。所以終戰後大阪的日本人,很多是租屋在長屋,可以理解也可以想像,至於比率是否95%,這個我就保留,為何會如此原因可能是: 

1.戰時在日本都市,除了小學童被〝緣故疏開〞到鄉下外,都市集中了所有物資採取配給,人力也是被高度徵召集中入軍隊、或是城市消防人員等因素,租屋比例會增高原就是常態。 

2.大阪東京(江戶),原本就是由〝城下町〞發展成的都市,所謂〝城下町〞可能去過大阪城的人,就可回想一下。日本的築城和中國的築城方法不盡相同,內在 意義上其實剛好相反,中國築城牆保護城主和人民,例如有名的長城,即是為了防衛塞外遊牧民族入侵而建的。日本的城建造城牆、護城河(),隔開城主和居民,而且通常是兩層以上。

中心部份稱為〝本丸〞,只住城主和他的眷屬和高階武士,所以日本武士有所謂〝近衞門〞和〝兵衛門〞。第二層才是這些近衛和兵衛武 士所住,而較低階武士,則是接近平民的所謂〝武家屋敷〞,再下去就是城下町,就是工匠、專技人員就叫〝町屋〞,再來才是商家、居民等,所以平民的另一個稱 呼叫〝下町人〞。

而大阪原有城市規模有多大呢?戰國時期、幕府時期大阪商家多以堺為中心,堺在哪裡呢?已經離大阪港口不遠了! 至於日本政府終戰後,其實是大興集合住宅,所以戰後第一次嬰兒潮,發生在1947~1949年,也就是有名的堺屋太一的有名的著作(1976)〝団塊の世代〞,為何稱団塊?就是多是在団体住宅出生的世代。

由於沒有直接經歷戰爭,但經歷了戰後的艱苦,所以一般主見較強,競爭也較為激烈,所以刻苦而奮進。其實是日本經濟大起飛最大貢獻的世代,也因為人口急速增加,獨立性強因此快速地往城市週邊發展,這個時期的一戶建,就是在這種因素下成長的,我是比較諒解日本政府當時的作為。 

但是如果再進一步觀察鄉村的一般民家,就可發現改變人類文化史的兩大要點:一個是農業的產生、一個是都市的形成,而所謂的文化的語源(culture)是源自於拉丁語(cultura)耕作,文化起源於人類的農耕,因此居住也可說是文化的原型之ㄧ。而文明(civilization)的語源,就是〝在都市裡的生活〞也就說文明是由於都市成立所產生的。其實日本官僚是把日本人吃的死死的,因為日本人的弱點、產、學、官已充分掌握,就是我本文所說日本人潛伏在心裡的意識,執著於獨門獨戶的一戶建心裡。 

0 件のコメント:

政治微觀

基本上我以台灣人的立場,對立憲民主黨的印象感覺是很差的,立憲民主黨可以說是,日本所有政黨當中,最親中、同時最輕台的政黨!小沢是代表性人物。從鳩山政權開始小沢是幹事長,就曾主導 600 人議員團到中國朝聖!立憲民主黨政權之下,「弱腰」從鳩山到菅直人表現無遺!從教科書、到地球儀、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