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2日木曜日

日本藝能—狂言

狂言一般被認為源自於日本古代的「猿樂」,而所謂的「猿樂」則是奈良時代(710-794),從中國傳來的一種「散樂」日文假名「さんがく」,後來訛傳 成「さるがく」或「さるがう」,而「さる」即是〝猿〞的意思,所以就以訛傳訛成為「猿樂」。到了鎌倉時代(1185-1333)就變成和以悲劇型態的歌 舞劇「能」,不同形式發展為以歡笑為要素的言語劇「狂言」。

而狂言的原意是指稱不合一般道理,或是裝飾綺麗的語言的佛教用語「狂言綺語」,這句用語一般都 是在批評小說、詩時所用的語言,轉用為一般指滑稽的模仿藝能的語言,後來就變成這種藝能的專稱名辭,而一般名詞的狂言,也是指滑稽的動作行為、趣談、謊 言、插科打諢,或意圖欺瞞他人的作為。

狂言是日本相當古老的民間藝能,幾乎是和「能」同時期發展,但是和能的演劇內容幾乎多是對照性的演出,「能」劇多是描寫幽玄的世界的內容,而「狂言」則多 是描寫歡笑的世界,讓觀客心情放鬆的內容居多。主要的登場人物也不太相同,和能劇的貴族或有名的歷史人物不同的,「狂言」的主角一般多是吊兒郎當,開朗性 格的太郎冠者(原是古時大名將軍座前,供差遣的前頭武士),描寫演出的笑話內容,通常也都是日常流通的語言,簡單易懂。

「狂言」和「能」同時發展在日本中 世庶民之間,以滑稽和有趣的模仿劇,逐漸擴散為人稱頌的演藝,長久以來也變成一種非常洗鍊的歡笑的藝能。到了室町時代(1338-1573) 「狂言」的三大流派,大蔵流・和泉流・鷺流相繼成立,進入江戶幕府初期,甚至大蔵流・鷺流直屬幕府,和泉流則隸屬尾張徳川藩和京都宮中,但經過最盛期的江 戶時代(1603 – 1868)鷺流就廢絕,現在則只剩下和泉流、大蔵流二流。 

「狂言」和「能」幾乎是同時發生,而且早期都是配合交互演出共同發展,而由交互演出「能」以幽玄的世界、「狂言」以歡笑的世界對照,緩和觀客的心靈。而且 和「能」對照不同的,「狂言」一般不用「面」,而是用本面目飾演,有時雖也用激烈的動作,但主要是以台詞對話為主,由於多是使用一般日常用語,所以和一般 演劇型態接近。

一般登場的人物也約35人,大約30分鐘的上演時間,登場人物也以一般人物為主,「殿樣」、「大名」通常反而都是做為被取笑捉弄的對象。 「狂言」的主角和「能」一樣,稱為「シテ」(site)、而演對手戲的配角則稱為「アド」(ado) 

狂言的分類大致可分成: 

本狂言:獨立一曲演目的狂言,一般所指稱的狂言。 

別狂言:以「能」劇中的「翁」為主的特別演出。 

間狂言:穿插間雜在「能」劇和「能」劇之間的狂言。

0 件のコメント:

政治微觀

基本上我以台灣人的立場,對立憲民主黨的印象感覺是很差的,立憲民主黨可以說是,日本所有政黨當中,最親中、同時最輕台的政黨!小沢是代表性人物。從鳩山政權開始小沢是幹事長,就曾主導 600 人議員團到中國朝聖!立憲民主黨政權之下,「弱腰」從鳩山到菅直人表現無遺!從教科書、到地球儀、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