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4日金曜日

也談「賽德克.巴萊」(四)

很多理論並非單一存在,或者理論也非只有絕對性的存在,例如:非黑即白,而可能多是一種相對性存在,也就是:有黑也有白,特別是價值性認知,更多是如此。佛家講究的是悟,例如:禪基本上就是,不依聲光語言傳習佛法,所以只有用心悟,而西方哲學則講求:究明(講究明確)或辯明(辯正明確),但是一般人講求的則是溝通,所以黑格爾叔本華都曾經批評,東方只有思想而無哲學。一部電影,我們可以把它定位在一般的層次,它本身就是一個溝通!導演、演員用聲光、影像、動作、語言,傳達他的思與想,而沒有非常緊要地,必須都把它定位在哲學層次論斷。

只要是人就會存有感情或情緒,看電影的最基本可能或可以是,一個尋求感情、情緒放縱或休憩的所在或目的!例如無關好壞完全憑感覺,我和內人,都認為莫那魯道的兒子達多,非常像日本演員佐藤浩市年輕時的形象,演花岡一郎的徐詣帆,那種帶憂鬱的神情,很能match up劇中角色。不過魏德聖還是有瑕疵(我認為)!因為花岡一郎被發現時,他的妻子、兒子臉上有蓋布,而他則沒有,所以判斷是,他殺了妻子兒子,然後幫他們蓋上布之後自殺。

但是影片上,也許是為了表現一郎和二郎的對話,而忽略的樣子?我覺得很可惜!殺妻與子,是何等悲傷之事?!(事實上我是不敢擦淚怕被發現),然後再幫他們蓋上布,其實不只可傳達愛與悲傷無奈,也是一個很有撞擊力和催淚效果的橋段,同時最主要也是,魏導演一直標榜忠於史實的事實!不過顯然是被忽略了,也就是電影上是讓她們〝曝屍〞了。據說日本人後來把那座山稱為花岡山,或多或少跟這個都有關係,不過徐詣帆功力也不錯啦!硬是把本人的淚也逼出來了!(抱歉!此段是我記錯,不是魏德盛瑕疵,幫族人蓋布的是二郎)

現在當然不是要論功()行賞,坦白說,我也相當欣賞,大慶的年輕莫那魯道的演技,特別是他散發著,一種野性桀傲不馴的自然力之美,再加上深邃憂鬱的眼神,像是一種淒厲悲壯英雄的眼神。另外馬志翔的演技也相當優異,其實我也很喜歡,他一直在對抗年輕莫那魯道,影像纏繞終生甚至到死亡前一刻,這個橋段!

所以賽德克巴萊我也很希望,就如有網友所說:能成為一個新的標準、或是一個新的能動!而也讓我深刻感覺到,台灣並不是沒有演員,而是沒有相對的環境,因而缺乏絕對的機會與劇本!就如我曾批評,台灣電視裡的戲劇環境,偷懶無責任感的電視台,拼命當錄影帶播放台(不論是日韓中),有演台灣戲劇的民視,卻是幾千集、幾千集地演,這種壟斷的思考與作為,其實只是複製了,以前老三台的無心與惡意!

日本除了NHK的大河劇場,一般戲劇通常也只是10集、12集,而且每周才演一次,也就是一劇就一季,所以一年就有四部劇的可能!日本電視台〝六奉行〞,一年就有二十幾部劇出產可能,所以日本的演藝產業,就不是台灣這種環境可以比擬!而首先台灣現在這種演藝產業荒地,如果不思考先如何開墾,那要求的甜果,可能只好到超市去找進口的了!

0 件のコメント:

語言隨想(四)

人的一生多數是處於主客觀不一致的狀態,詳細應該說,主觀情感、客觀實証的格差,反而是一種稀鬆平常、或是常有的事與狀態,如何調適為可控制範圍?可能是終生至難之業!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無法分清楚所謂主觀客觀的釐清辯明,不過,其實分不清、不理解,有時候反而可能也是一種幸福。這十幾年來,每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