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0日月曜日

事件與真相的觀察思考 (一)

我先說基本上我對日本1894年之後,對台灣的統治視為政權國內統治行為,他最大可被批評之處,是政治上對台灣採取差別待遇,造成區域性人權不平等、或不一致,因而一直面臨有台灣人的反對和反抗!注意觀察當時反對的台灣人士,大部分也多指向這個方向。

台灣文化協會:
台灣文化協會,1921(大正10)成立於台北大稻埕,由林獻堂出面取得台灣總督府的許可,並由蔣渭水號召青年學子參加。總計有一千多人出席,以醫師、地主、公學校畢業生、留學回國的學生為主,另外也有農民、工人、商人、律師、士紳等人加入。初期主要人物有林獻堂、王敏川、林呈祿、蔡惠如、李應章、林幼春、蔣渭水、蔡培火、連溫卿等人。隨後通過以林獻堂為總理、楊吉臣為協理、蔣渭水為專務理事。這個團體幾乎集結了,大部分的台灣的菁英,而蔣渭水被視為是主要指導者,一生被拘捕、囚禁達十餘次之多。(以上參考維基)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同一年 1921(大正10)還有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是台灣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要求在台灣單獨設置擁有立法權、預算審查權的民選「台灣議會」。從大正10(1921)130日第一次向帝國議會提出《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書》,由林獻堂領銜、旅日與在台民眾178人聯名簽署,到昭和9 (1934)92日於台中開會決議停止,共歷時14年,提出請願15(大正13年提出2)(以上參考維基)

台灣民眾黨:
第三個,我也藉維基的資料,台灣民眾黨成立於台灣日治時期,昭和2年(1927年)710日的台中市新富町聚英樓,是台灣人成立的第一個政黨,成立大會由蔡式穀主持。最初在日本殖民政府多方的阻撓下,林獻堂、蔣渭水等人不斷更換黨名、修改黨綱,從「台灣自治會」、「台灣民黨」,最終在有條件的允許下成立。(以上參考維基)

台灣民報:
再來1923(大正12)415日,《台灣民報》創刊於日本東京,全部為中文版,在此之前的《台灣青年》雜誌、《台灣》雜誌為中、日文各半,號稱「台灣人唯一的言論機構」。《台灣民報》原先是半月刊,10 15日改為旬刊(每十天發行一次),並併入日文版。1925(大正14)712日起再改為週刊(每週日發行),增設台北支社,社長為王敏川。在《台灣民報》發刊前,就有不少人主張將發行地遷回台灣;但由於台灣總督府的關係,該計畫一直不能實行。直到第三任文官總督伊澤多喜男上任後,遷台之事才有了轉機。1927(昭和2)81日,《台灣民報》以增加日文版的條件下遷入台灣,仍以週刊形式出現。1930(昭和5)3月增資改組,並易名為《台灣新民報》。1932(昭和7)415日,正式獲准發行日刊。(以上參考維基
)

0 件のコメント:

語言隨想(三)

一個語言危機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沒有人說、或沒有人要說!日本的愛奴語,基本上已經可稱為「瀕死語言」,幾年看到日本電視節目,在談到日本與專家為保存愛奴語,把愛奴少女知里幸惠,接到東京他的家中而完成了「愛奴神謠集」,而這個愛奴少女卻只活了 19 年!看了那個節目,當晚令我激動不已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