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水曜日

歷史觀點與文化觀感 (二)

事實確實是歷史詮釋的一個重要依據,或者應該說脫開事實,歷史就不存在、或者就不是歷史。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那可能是歷史觀點!也就是你是站在哪裡看待事實或歷史?是站在你、現代?或者站在歷史的時間、歷史的人?坦白說我個人對李筱峰,研究歷史的方法和器識,沒有多大信心!包括maozilla桑,所提的一篇鄭成功1624年,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6歲之後隨父親回福建,一直到1661年攻進台灣。當然他對土地或故鄉的概念,會一直以福建或明朝為主,這可能都是人性之常,以現今的台灣價值觀念,審核或評論鄭成功,都不像一個專業歷史學的人,該有的程度。

這是我對他整篇,雖然舉出的可能都是史實,但是要命的歷史觀點(他李筱峰、現代),卻是一個不可原諒的瑕疵!在觀察所有在台灣出現過的政權、治權當中,可能也只有鄭氏父子,建立的東都或東寧政權,沒有明顯以武力攻擊當地人民,建立起政權!荷蘭、日本都有殖民母國是殖民政權!不同的東都或是東寧政權,是和清朝對抗的政權。清朝是外族統治(把台灣當外族),蔣氏父子和國民黨,把台灣弄成內戰的說法,缺乏鄭氏父子,正真正銘地獨立建立治權的政權,雖然只有短短23年,卻是台灣近代史當中,名實獨立的日子!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等西方國家,稱為台灣王國、福爾摩莎王國。

英國和德川幕府,也以東寧為獨立國家,進行貿易或簽訂通商條約。而荷蘭和英國,可是那個時代的海權大國,而日本則是防禦西方海權大國,進入二百多年的鎖國。歷史當然是史實的排列,但是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是有沒有辦法移動的你!文化觀感,當然是感性多於理性,但是卻取決於有無創造力的你!一般說歷史,可能有兩個意思,一是:現實存在的諸人、事、物的,由時間所變遷樣子或是過去的歷程,一是:指以消失或變遷的人、事、物為對象化,所作的記述、紀錄的結果,前者是廣義的所有過去發生的全体,後者則是狹義的指一般的歷史書或記載。

相對於一般的自然科學的可反復法則,社會科學對象的歷史,卻無反復的可能,而且具有只限一次的性格,也就是同樣的人、事、物,也無法再重回過去的時間中,所發生的事與物。至於他是否為現代人所需要?很難如此武斷認定!不過有許多人或歷史學者,倒是認為現存的歷史或歷史書,往往都有掌權者詮釋的傾向。研究歷史的樣貌,根據歷史書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其他可能的方法還有很多,例如:或許是當時交易的契約、或許圖畫、或許婚喪喜慶慣俗習俗等等,甚至現今的考古學也是。

0 件のコメント:

語言隨想(四)

人的一生多數是處於主客觀不一致的狀態,詳細應該說,主觀情感、客觀實証的格差,反而是一種稀鬆平常、或是常有的事與狀態,如何調適為可控制範圍?可能是終生至難之業!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無法分清楚所謂主觀客觀的釐清辯明,不過,其實分不清、不理解,有時候反而可能也是一種幸福。這十幾年來,每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