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日木曜日

獨派的困境 (二)

給台聯的建議

台聯以李登輝前總統為精神領導,卻似乎未能有效地接續善用這項資源,就如同外界的解讀般只複製了民進黨的思考,而形成了大綠與小綠之爭,對原本的藍、綠之爭缺乏了另類新解,卻多了深、淺綠的緊張競合關係。政治與經濟原就是有如孿生兄弟般,運用操作得宜就有如腳踏車之兩輪,李前總統最大的資源,不只是曾是 12年的國民黨主席,與開創台灣近代民主自由的領導者。同時他也是農經學者,任內也使台灣的經濟奇蹟進展順利,雖然不能全歸功於他,但他在台灣除了泛統極右派外,事實上是相當具有說服力的。可是令人訝異的,台聯黨卻似乎未加以重視與運用。

然而真正的問題癥結,恐怕是台灣派在短暫的喜悅中,迷失了方向鬆懈了力道,有如奮力登山,到了山頂頓時急欲放空力道,準備享受清風徐來的快意。然而這並非真正的山頂,真正的山頂仍被烏雲籠罩,放下舊有的卻未開發新的。現在整個台灣派,與其說是輸在政治的國會,其實是失卻創造議題、掌握議題的能力,再加上焦慮所產生,類似歇斯底理症狀的自殘,已經開始在台灣派裡蔓延,因此憂心人士也只能,拿些之前的殘矛餘盾做為對抗馬。台聯黨的產生,某些方面是可以帶來正向的,吸收台灣派積極的力道,如果能妥善或真正認清局勢,其實小黨的發展能量,卻是未可限量。

如果只囿於現在既有的政黨發展模式 (其實都是國民黨式),只在外在的形式上求進展,只以現今狹隘的政治思考,成立些地方黨部、拉拉人頭來衝黨員數,那李前總統親上火線的機會,必然會與日俱增。這只會使李前總統和陳總統或民進黨,緊張關係愈形激烈而已,至少我是看不到解消的可能。甚至想擴大版圖的同時,必然也逼使台灣派進入進退維谷的兩難選擇,如果再加上糊塗政客的不加節制,與泛統派和低智的媒體的煽風點火,爭端又何止與日俱增而已。

台聯黨應有幾個思考,幫自己重新找定位:

1.
忘記政治經營政治--從經濟議題出發,與其發展地方黨部、不如成立產業經濟智庫,與其讓少數的國會議員,在立法院可有可無,不如以智庫為腦、議員為喉舌專攻經濟議題。由中小產業界著手,不止於消極地為台灣產業經濟把脈,而應是更積極地為台灣產業經濟找出路,光是指責中小企業往中國跑、和指出中國風險,其實只做了一半,應該要一併教他不去中國後要如何發展。

2.
借用政治發展政治--作為執政黨的友黨發展政黨外交,同時也能加強政黨國外交流,為智庫的資訊情報開拓交流管道,與建立研究網路,作為台灣產業資訊情報的供應者,以區隔或避免如民進黨被抹黑成反商的冤枉。

3.
攻心為上發展不拉黨員的黨,議員的選民服務改為各處小型經濟座談,形塑不止光談政治的政黨,至少到今日為止,台灣的政黨並未成功地經營這一塊政治市場,將淺藍轉化成淺綠可能較能實現,心的認同遠超過張張的黨員証。

我們通常一直受限於有限,而另一面卻是在面對著無限。有限的時間、有限的金錢、有限的人生,無限的欲望、無限的煩惱、無限的紛爭。坂本龍馬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精力、有限的軀體,卻以宏大的志氣努力追求無限的視野、無限的成就,不知台聯黨的意向是如何?

0 件のコメント:

語言隨想(四)

人的一生多數是處於主客觀不一致的狀態,詳細應該說,主觀情感、客觀實証的格差,反而是一種稀鬆平常、或是常有的事與狀態,如何調適為可控制範圍?可能是終生至難之業!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無法分清楚所謂主觀客觀的釐清辯明,不過,其實分不清、不理解,有時候反而可能也是一種幸福。這十幾年來,每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