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3日日曜日

共產中國人

馬英九為何三不五十就出來探頭探腦唯一可以合理解釋因為他總是忘不了權力滋味我很佩服張俊雄可能很多人早已經忘了有這號人物第一個當過行政院長卻辭掉隨阜的人物李登輝是創台聯黨他是老台灣人惜情」,知道吃果子拜樹頭不喜歡落井下石不像馬英九到現在努力催台灣人當中國人自己卻拿綠卡、全家都是外國人沒有人要當偉大的中國人權力的滋味確實吸引人1996年的李登輝要當個萬年總統可能不是一件難事放下權力沒有幾個人做得到他經過伴君如伴虎的日子很多人冒出頭卻只好逃難

其實語言只是意識型態成形中,很重要的一項卻不是唯一的一項,運用才是語言存活的關鍵,也許李敖說的才對,一個語言最少也要有十萬人講,才得以流傳,可是有時候也不一定,有名的津軽弁(津輕腔),如果用津軽弁不要說鹿兒島人,連住東京的日本人都聽不懂,可是說這些語言的日本人,才上萬人可能還未滿5萬人,所以語言的流傳究竟需要幾萬人?可能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因此不要以語言攻擊人,會說一口標準台語,卻專門出賣台灣的大有人在,不會一句台語,卻致力保存台灣種種的人,難道你要嫌棄他?這種例子這個社會隨處可得。最近我都用共產中國,因為是中國人是一種客觀出身,是共產黨卻是一種主觀造成,就像馬英九可能出生在逃難中的九龍,可是被台灣養大、也當過台灣總統,卻舔中國屁股不屑台灣種種(財富除外),最糟糕的是,想利用他的共產中國人很多,真正接受他的共產中國人,卻寥寥無幾,不過他好像忝不以為杵就是了。

0 件のコメント:

語言隨想(四)

人的一生多數是處於主客觀不一致的狀態,詳細應該說,主觀情感、客觀實証的格差,反而是一種稀鬆平常、或是常有的事與狀態,如何調適為可控制範圍?可能是終生至難之業!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無法分清楚所謂主觀客觀的釐清辯明,不過,其實分不清、不理解,有時候反而可能也是一種幸福。這十幾年來,每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