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1日木曜日

自由.自己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一個四百多年前科舉的失敗者,應該說是不得意於當時的主流價值,但卻創作了透析人性的大作,所形容的豈僅是當時的人性!直至今日,台灣也還處處應驗著這個人性樣相。高中時有一位國文老師,曾提示過我「西遊記」就是人性、人生,從這個角度去讀西遊記可能會更有樂趣,這個也是影響我一生的教誨之一,而且我終生感謝這位老師。

人性的「西遊記」,〝思想〞就是孫悟空,能夠腳踏筋斗雲一縱十萬八千里,能夠七十二變自由自在,豬八戒的〝慾望〞也存在你我之間,也不斷地被放縱,沙悟淨就如同我們的〝習性〞,一直靜靜地存在卻又難於察覺頓悟,而唐僧則是外在人的總和。西方取經是出世的理想,西遊是入世的各種過程,〝思想〞的緊箍咒不就像現實的侷限與制約,可是〝慾望〞卻像豬八戒一樣,反而時常因狀似乖順,取得唐僧寵愛而咸少受到約束。我們是否對〝自我的西遊記〞了解透徹了呢?

而人生的「西遊記」,卻是更在我們的生活週遭處處印證,幾乎在每一個群體、小至公司部門、大至政黨、甚至國家,到處有〝有能〞的孫悟空,有腦滿肥場不中用、只知放縱慾望的豬八戒,到處有永遠活著存在、永遠似乎不知道他在做什麼,獨善其身的沙悟淨。當然也會有耳目輕、易受讒言所制,無能沒主見的上司主管─唐僧,還有乖順無言的白馬。事實上這種〝人生圖〞歷久而不衰,仍活生生地在太陽之下上演著,只是我們的人生週遭究竟是,多的是孫悟空?還是豬八戒?或是沙悟淨而已。

但更重要的,我們自己究竟是孫悟空?還是豬八戒?還是沙悟淨?抑或是自己就是唐僧呢?

0 件のコメント:

利己與利他

那天看到新聞報導 , 有一位日本人年輕時專心於公司 , 將近四十歲才和認識女性結婚 , 每天忠心於工作好不容易屆齡退休 , 可是領完了退休金回到家 , 接到的除了妻子祝賀的花束 , 也接到一紙離婚申請書 。 其實這可能是一則製造的故事 , 我並非說它不真實或不可能發生 , 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