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3日日曜日

真假與有無 (二)

這師徒的真假二元論、或是有無二元論,二千五百年前就熱鬧登場了,而且一直在西方哲學之中,不斷地被討論發展。可是到今天,我們的媒體記者,可能連讀都沒讀過、想都沒想過,更不要說有任何論辯的可能。而一些囫圇吞棗、不學無術的,所謂網路評論者,我看在評斷阿扁或是民進黨執政良窳之時,論理方法論的最初始「有就是有、無就是無」的真假二元論、或是有無二元論,都無法掌握、或是掌握得凌亂,卻是在網上在報章夸夸其言,不講真假、有無的論辯,除了放縱依峙感覺 之外,哪有任何邏輯規範可言呢?真理那又更是愈離愈遠了!

這些媒體記者和網路評論者、或是反扁迷者,除了放縱感覺這種情緒主義的能為之外,當然是入不了論理之門!個人的感覺情緒是沒有人可以醫治的,除了個人本人之外!就像梅諾(Menon)問蘇格拉底有關德(也就是善),蘇格拉底一直說「不知道、不知道」,也就是那()只有靠你自己去定義,感覺可以包羅萬象、 感覺可以無窮無盡、感覺也可以無所不在,感覺也可以無所不能、無所不可,但是它沒有辦法定義真假!不一定追求得到真像真理!不定義真假,邏輯就無從開始! 真理就變得無法存在、或是不存在。

對於藍營統媒、或是反扁迷者,就只要定義真假即可,不用跟著掉到感覺(情緒)的輪迴或漩渦。322日之後不論勝負,我會再來請教這些台灣 現存的一些靡靡之音,到底權力是甚麼?民主又是甚麼?理性和情緒又是甚麼?哪些是文化?文化的實像又是甚麼?對這些一直以假亂真的價值,才應是台灣的知識份子,必須敬謹面對正視的主題!如一干統媒記者或反扁迷者只會發洩情緒,那是一般動物就會了!人如果只會這樣,那是和動物無法分辨的!

0 件のコメント:

淺談台灣.5

語言是形成文化很主要的特徵或因素,而文字則是強勢文化的特徵!語言具有連續性記憶默契或經驗的機能,而文字則多出了一種表象強制化的功能。例如:門口貼出「慈制」就是有母喪,立有「 stop 」的牌子就是警告停止的意思,而這都不需要看到人、或聽到聲音,而能傳達這種表徵功能,使默契經驗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