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把儒家稱為儒教?這不是客觀有無廟存在的認識,而是從學問的角度看,所謂儒家只有傳頌的學習方法,基本上他缺乏學問的質疑辯證的思考,這和宗教講究的是信仰,就是遵循特定的一種經典思考,型態上根本是沒有兩樣。
所以說是儒教比較可以符合實況,例如論語被用來讀學習二千年來,而沒有任何改變的事實,它就像聖經、可蘭經,是一部從來沒有被質疑、沒有改變的一部經書典籍。
例如大學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不要說多就從第一目,「格物」究竟是甚麼?就吵了一兩千年,到朱熹猶在翻「格物」的意思到底是指甚麼?而且朱熹和王陽明的看法還有異,王陽明還曾去竹子林,格竹子格到血糖過低昏倒被送去救治。
其實認真了解所謂的「八目」並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可能是修身的法門(方法),但是不是就能因此齊家?我看也是未必,治國是不是要先齊家,也應是未必然吧。
簡單舉個例子,就近在眼前的台灣,蔣氏父子好不好另當別論,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就是在治國(台灣),但是不是齊家了呢?秦始皇應該是先治國27年、然後平天下了吧,(如果不以時間長短做為檢視標準)雖然只有十年,但是是否齊家?有否修身?可能都是疑問。
也就是根本沒有必然邏輯關係的客觀事實,卻用主觀意識的價值觀頑固羅列,甚至傳頌千年不止,其實基本上和「信主得永生」一樣,他只是一個主觀信仰無法排列邏輯關係,所以說儒教就是宗教,而不是一家學問。
言葉 は 感情的で 残酷で ときに 無力だ それでも 私たちは 信じている 言葉 の チカラ を ( 語言是 感情的 殘酷的 有時 也是 無力的 但即使如此 我們仍然要發揮 所信任的 語言的力量 ) -朝日新聞 ジャーナリスト(journalist)宣言-
2020年3月10日火曜日
登録:
コメントの投稿 (Atom)
藍色的背後靈
本周五 (10/24) 我仍不知三連休 , 看到銀行關著門才意識到今日是休假 , 我已退休也就是更新腳步 , 可能已跟不上年輕人腳步 , 這是我應該要有所體認的 , 也就是我應該是要與時俱進 , 固步自封是不足取的 。 天安門事件之前我就去過中國 , 當時接待我的是青旅總經理 ,...
-
正常人都是哭聲入世沉寂離開 , 哭聲其實就是一種對環境的不安 , 沉寂可能是一種滿足或放棄 , 或是一種不捨都有可能 , 看每個人的成就而定 , 不過幾個生物本能倒是可能一致 。 例如 : 媽媽 、 爸爸是一種對聲帶的認識或測試 , 所以人類對父母的暱稱幾乎都是爸媽 , 六個月的...
-
人口論的第一版主要是由三個部份構成: 第一部份是對於啟蒙思想的疑念的立場展開的論說,對於進步主義所主張,人類社會各類繁多存在的貧困和惡德,可經由社會制度的改編而得以根絕的說法,馬爾薩 斯認為事實上是一種錯誤,因為一、食糧是人類的生活不可欠的東西,二、人類的情欲是不會減少的。如...
-
在亞洲日本算是有名封建的國家 , 日本古時候人不管高低都有身分 , 沒有身分的就叫 〝 非人 〞 或 〝 穢多 〞, 在台灣到現在卻還受中國之苦 , 日據時期再怎麼苦人還是往上的 , 甚至如果沒有變化 , 連李登輝都可能變成日本人 。 228 是一個分水嶺 , 1945 年中國人...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