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5日日曜日

淺談日本人的地域性格(二)東北

一般我們粗淺的印象,居住在北方寒冷地區的人或民族,可能是由於必須對抗惡劣的天候,和比溫暖地區更加困難的耕作環境,因為這兩者都是和生命交關甚為強烈的因素,因而有比較強悍的性格的印象。例如中國的東北、韓國、北朝鮮等,可能都會讓人有類似的感覺,甚至如果單純從語言的聽覺的感覺,也有這樣的傾向, 那就是可能由於寒冷的時間較長,在天寒地凍的空間中,可能無法如我們台灣早期,夏天乘涼時那般悠閒的談天說地的環境,為了縮短談話的停留時間,所以語言聲 調的感觸總覺得匆促快速。

第一次聽到韓國話時,那種快速急促而聲調高昂,感覺簡直就是有如在吵架一般。而中國的東北腔,或多或少也給我這樣的感覺,相對的泰國、越南等東南亞語調,感覺就是溫順有如在撒嬌一般。學生時代我曾經有一次的經驗,那就是在我大學上的第一堂課,是政治課上課十幾分鐘我卻滿身冷汗,因為有約三分之二根本是聽不懂,差一點就讓我信心瓦解。看著旁邊其它日本同學哄堂大笑,我卻不知道教授講了什麼笑話?所以就問了旁邊的同學剛剛是講了什麼事?

他的回答卻讓我驚訝,他說他也不知道,他是因為教授講課時坐著大椅子,卻面向黑板自顧自的講課,不知說了什麼內容,卻自己哈哈大笑的模樣新鮮又好笑而笑的,他也說教授一直用富山腔講課,關東人根本聽不懂,叫我別在意,「田舍弁inakaben!田舍弁inakaben!」(鄉下腔、鄉下腔)。才使我稍微釋然,也才了解和注意到日本還有各地的「訛namari(腔調、方言),原本以為日語的地方腔,可能只是音調的差異而已,日本的單一語言國家原來是還有內情的。 

日本的東北地區,岩手縣盛岡已經是北緯40度,和北京在同一個緯度上,自然氣候冬天寒冷也是多雪地區,山多阻絕交通異常不便,面積幾乎是日本的七分之ㄧ,人口卻不足八百萬。我不是語言專家,但第一次聽日本的東北地方話(namari),感覺就好像人被凍得臉部肌肉僵硬、舌頭麻痹一般,話語好像含在口中混濁不清、根本艱澀難懂。

後來聽過日本學者曾比喻,日本東北人如果用東北腔,和九州南方鹿兒島人用鹿兒島腔交談,可能是無法溝通,因為那有如英語跟法語的對談一般。日本電視節目有一次就探討過東北腔的差異,叫藝能人聽東北農家說一段話,結果非東北出身的藝能人,果然沒有人能聽得懂東北人所說的內容。 

東北地區、關東地區,語言差異是明顯而存在的,但是令我很訝異的是,東北人卻沒有上述寒冷、環境惡劣地區的,通常強悍的性格特性印象,毋寧是剛好是相反的感覺。日本東北地區的人,給我的印象卻是溫馴而保守,也可以這麼主觀地認為,在今日最傳統日本人的形象,可能是以東北地區最為樸實濃厚。

秋田縣有一種叫做 (kiritanbo),是用米所做的雜食,其實就是農家用有限的食材所做的巧思,樸實而無華就例如台灣早期農家有一種〝ㄅㄨㄥˋ 米乓〞(是不是叫爆米香?),小時候我看過在農閒時期,台灣農民各自準備米與糖,然後帶有機器的商人在鄉下幫農民爆米香,作為一般雜食或零食。秋田縣的〝kiritanbo火鍋〞,其實是既單純又單調,跟美食一點也沾不上邊,但是卻是充滿傳統的鄉土風味。 

在關東地區都會區有許多「浮浪者」,這些「浮浪者」有一大部分是東北地區出身的,東北農民在秋收完畢後,到都會區打工渡冬稱為「出稼 (dekasegi)」,可能是由於總總不順遂,無顏返鄉而流落街頭。由於因為上野車站是東北列車的發車站,可能是一種近鄉情怯的心理使然,這一類浮浪者通常都集結在上野車站周邊,而新宿周邊的浮浪者,卻可能就是比較複雜的現代「浮浪者」聚居而成的。或許是偏見、在心理上我總是持同情的看法,看待上野的浮浪者,這可能是來自於我對日本東北地區,地域性格的主觀認知吧!

0 件のコメント:

政治微觀

基本上我以台灣人的立場,對立憲民主黨的印象感覺是很差的,立憲民主黨可以說是,日本所有政黨當中,最親中、同時最輕台的政黨!小沢是代表性人物。從鳩山政權開始小沢是幹事長,就曾主導 600 人議員團到中國朝聖!立憲民主黨政權之下,「弱腰」從鳩山到菅直人表現無遺!從教科書、到地球儀、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