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0日金曜日

淺談日本人的地域性格 (四) 關東.2

日本歷史發展雖然在政治實力上,受到武家的分權甚至把持,但是在歷史史觀上,卻一直仍是以西邊的京都為主。12世紀的首次幕府「鎌倉幕府」就是以關東勢力 為主,其實在第10世紀的〝平將門之亂〞,就已經使「關東武士」的印象成形。當時武士的分業制度並非完全成熟,很多的武士平常仍是以務農為主要生活手段,也就是真正身分可能就是農民,有戰事時就集結成武士隊伍

所以關東武士所代表的勇猛、質樸、忠誠,一方面可能就是由於關東農民,長期對抗惡劣的自然環境 下,所顯現的武勇和刻苦耐勞的習性。日文的軍隊的「軍」叫〝いくさ〞,另外還有一句成語「いざ、鎌倉!」,是形容突發事件或臨時有突發事件,而這可能就是來自於鎌倉幕府時代,因為幕府並非豐盛到足以長期豢養龐大的軍隊,所以大部分的軍隊平常就是歸建於農村,一有事時再集結於幕府(鎌倉)

所以成為「鎌倉有事!」就是集結的一種習慣的口語。而從 12世紀的鎌倉幕府,到16世紀的戰國時期為止,關東武將的實力一直難進入關西的核心,而一舉掌控天下,卻也可能是由於這個宿命的構造的影響操弄。 

有名的戰國時代的〝戰神〞甲州「武田信玄」,事實上是由軍事政變,架空他的父親武田信虎而取得權勢,這是基因於武田信虎年年征戰,弄得國力衰竭怨聲四起。武田的甲州軍就是多由農民構成,征戰經常是利用秋收完畢時出征,如果戰事不順而延長到了春耕時期,軍隊之中往往因為擔心故鄉農事,無人耕作而軍心浮動,甚至經常有兵士趕著逃跑回故鄉進行耕作。

所以時常反覆這種無法徹底勝負的戰爭,而形成一種無謂的征戰造成生產力低下輾轉影響武力勢力弱化武田信玄政變後雖然針對父親的這個缺失,而努力建設整備修築堤防改善農業環境,而使得到今日山梨縣一直在日本都是環境維護的先進國,但武田信玄終其一生,仍是無法改變這個宿命,反而是被首先採取〝兵農分離〞的織田信長所超越。 

到了16世紀(1590)豐臣秀吉,藉由和德川家康勢力聯合打敗關東勢力的北条,豐臣秀吉在名義上是〝賜領〞,真正的用意是為了要隔絕德川勢力於關西近 畿一帶,所以把北条氏的關東領分配給德川家康,卻也因緣際會地造成關東發展的契機。德川家康也努力改善關東平原的水利環境,再加上駿河舊領的武士居民大量移住關東,使整個關東在硬體和軟體都得到改變與改善。但這也使得關東地區成為〝都市〞與〝鄉村〞,兩種性格的兩元發展特性

〝都市〞的個性以江戶為核心漸次成形,成為一種新關東性格,而接近江戶核心的周邊(例如:神奈川縣、部分埼玉縣和千葉縣),也有〝次都市〞性格的新容貌產生,這和原始或原本的關東性格 (群馬縣、茨城縣、栃木縣)又有了些微的差異。 

原本的關東性格(群馬縣、茨城縣、栃木縣),其實是比較趨近像東北地區的農業縣的性格,忠誠木訥、純樸保守而固執或頑固,一般我們粗淺的印象,總是認為日本是大男人主義盛行,特別是中日本以西農業達地區,或是關西地區都幾乎是如此。但是關東地區卻是有名的女人當家的印象濃厚,關東地區由於荒地多、不利耕種,所以農家流行養蠶事業,而養蠶似乎是手巧的女人佔優勢,所以家業反而變成為養蠶勝過技術也不發達的農業。

日本稱男人當家或大男人主義為「亭主關白」, 而稱女人當家或女人掌權為「嬶天下」(かかあてんかkakaatenka),日本人稱母親為「かあさん」,所以「嬶(かかあ)天下」,原是關東人稱讚自己老婆「内のかかあは天下一」所轉化而來的。 

0 件のコメント:

政治微觀

基本上我以台灣人的立場,對立憲民主黨的印象感覺是很差的,立憲民主黨可以說是,日本所有政黨當中,最親中、同時最輕台的政黨!小沢是代表性人物。從鳩山政權開始小沢是幹事長,就曾主導 600 人議員團到中國朝聖!立憲民主黨政權之下,「弱腰」從鳩山到菅直人表現無遺!從教科書、到地球儀、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