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6日金曜日

日本人的性格 (二)

甚至到了募末福澤諭吉,原來是學儒學接受兄長的建議,到長崎學荷蘭語,回到大阪的緒方洪庵入塾學習蘭學。後來到江戶(現在東京)當家教,據說為了買書到橫濱,原本想找外國人對話,卻發現幾乎都是英語,荷蘭語根本無法溝通,所以才再重新學習英語,這個例子應該可以隱約了解,日本的外國語言的變遷。至於現代大量外來語的使用形態,應該是始於明治初期,但看明治期的書典,可領略當時並非非常盛行,當時的文人書信來往,還幾乎大量使用漢字。

例如:荷蘭人日文是オランダ,可是明治時期很多書典卻是稱「阿蘭陀」人,coffee有寫可比、可否、珈啡不一而足,可以看出當時語言也是在摸索成形的階段。甚至到昭和初期二次大戰前,日本人的漢字使用還是相當高,ラ-メン也寫成「拉面」,「醬油」的醬字筆劃太多就寫成了「正油」日本可能是世界上繁體字使用,僅次於台灣的國家,從這個角度看,如果要說肉麻的「兄弟之邦」,可能日本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恰當許多。

 基本上日本在幕末時期政治鬥爭上,有〝擁幕派〞和以九州、四國,當時屬於邊陲武力的〝倒幕派〞,和清朝一樣日本在幕末時期,也面臨了西方船堅利炮的威脅,幕末的美國培利艦隊進逼下田港的〝黑船事件〞,使幕府內部有了開國與西方接觸的思考,被稱為〝開國派〞,而也是歷史諷刺當時的〝倒幕派〞,所主張的卻是「尊皇攘夷」,也就是其實是正真正銘當時的〝本土派〞。可是倒幕成功大政奉還皇室之後,卻是造就了日本歷史上第二次的大變革-「明治一新」西化運動,後來稱為「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西化運動之時,引進了西方文明、也使西方自由思潮流進日本,我個人一直認為日本人的二層心理構造,或者也可以說是「兩極構造」,也就是說在追求新潮的同時,又想極力維護傳統而成了特殊的〝和式〞。在日本的學校裡有一群思想激進被稱為〝硬派〞,相對於其他則稱為〝軟派〞,但很令人好奇的是這些所謂激進的〝硬派〞,通常卻多是所謂的傳統保守分子,也通常是國家主義者,或更激進者是強硬的保皇黨,三島由紀夫就是典型的〝硬派〞,甚至也是現在日本硬派的偶像。

這些影片我都沒看過,可能都是屬於這些硬派思考的份子吧!另外所謂〝忍者〞真正的意思應該是潛伏者,也就是古代情報員(指實際生活上的潛伏化身)、也是刺客(指在室內潛伏進行刺殺或狙殺)。日本房子一般都是上有「天井」(天花板)、下有「床下」(指一般的地板),牆壁也是木板夾層,有時候就內設通道,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叛變時,可作為臨時逃脫作用的通道。據說姬路城的鬼故事〝菊井〞,其實是下設有緊急逃脫的地下通道,為了防止一般人察覺,所以故意編個鬼故事,使一般人畏懼不敢近觀而曝光。

至於「九州男兒」一般是指豪爽熱情不做作、有男子氣概的意味,但這一般是九州人主觀上的認知,到了關東、關西人的口中,「九州男兒」卻多可能變成為諷刺或嘲弄的意味,就是喜歡吹噓、自滿、大嘴巴的意思了!特別是溫文有禮但冷淡現實的東京人,那可能百分之89是嘲弄的意思,這可能得注意的了!

0 件のコメント:

政治微觀

基本上我以台灣人的立場,對立憲民主黨的印象感覺是很差的,立憲民主黨可以說是,日本所有政黨當中,最親中、同時最輕台的政黨!小沢是代表性人物。從鳩山政權開始小沢是幹事長,就曾主導 600 人議員團到中國朝聖!立憲民主黨政權之下,「弱腰」從鳩山到菅直人表現無遺!從教科書、到地球儀、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