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7日土曜日

相對的和絕對的 (二)

1031日就是西方的萬聖節Halloween,小孩著裝戴鬼面具挨家挨戶叫囂「不給糖、就搗蛋」,怎麼看都是和文明教育有違的動作行為,可能也是一種缺乏文化素養的動作行為,但是它卻活生生的在西方文化圈流傳百年千年。再舉一個例子:紋面、刺青和現代化妝,其心理深層對美的追求基本上就是同一回事,但是在現代社會又常被賦予文化開明與否的表徵。日本平安時期的貴族流行「齒黑」和「引眉」,也就是把牙齒塗黑、眉毛拔除或剃除,以現代觀點根本和美很難產生聯想,但是卻也在日本應該最有文化素養的貴族公卿間流傳千年。

文化相對主義和文化絕對主義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文化相對主義是認知自我文化的同時,也嘗試認識他方文化,而文化絕對主義者,則是認知自我文化的同時,卻堅持著輕視或忽視他方文化的價值觀不放。刀和火,都足以殺人致命的同時,卻也可以完成膾炙可口的佳餚美宴,有無美意技巧和有無惡心暴行的分別不同而已!一家和樂融融烤肉歡笑不亂丟棄垃圾,和三朋好友不烤肉卻四處杯盤狼藉,哪一個是有文化素養?反一個說法,烤不烤肉也許和文化有關,但是和文化素養卻無關!

我討厭忽視事實情緒先行,但是並不否定情緒的存在必要性,沒有情緒的人生,也象徵著沒有情趣的人生!那麼可能就只能在物質律當中,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到生命終點,ㄚ!那才是完全孤寂乏味的人生!

0 件のコメント:

淺談台灣.5

語言是形成文化很主要的特徵或因素,而文字則是強勢文化的特徵!語言具有連續性記憶默契或經驗的機能,而文字則多出了一種表象強制化的功能。例如:門口貼出「慈制」就是有母喪,立有「 stop 」的牌子就是警告停止的意思,而這都不需要看到人、或聽到聲音,而能傳達這種表徵功能,使默契經驗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