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日水曜日

日語的解釋

我們說的「領受了」,應該就是日本人吃飯前的應酬語(挨拶あいさつaisatsu)〝 頂きます・戴きます(いただきます)〞,當然日本人在吃飯後,也要說道謝詞〝ご馳走・ご馳走様(ごちそう・ごちそうさま)〞。

先說〝頂きます〞,這原是形容頭頂的意思,引申為當從長輩長上接受東西時,由頭上恭謹地接受的意思。而我的觀察這可能也有來自於漢化的思考影響,漢語裡有一句形容夫妻相處恭敬如賓,叫做〝舉案齊眉〞、〝頂きます〞應該就是這個舉案齊眉之後的對句。

意思是太太煮好料理端奉給先生時,舉餐盤的「案」和眉毛等齊,表示尊敬之意,先生接餐盤時,也從頭頂高度承接的意思。而這個「案」就是桌子的意思,現在的中國與台灣,已經無法在一般的飲食當中看到「案」這種小桌子

以前的中國人說〝席地而坐〞,而草蓆可能就被日本人改良成〝榻榻米〞,現在台灣人到日本的溫泉區,常常還可能嘗試到這種傳統的日本會席料理,可能就有機會在〝榻榻米〞上的小桌子的「案」上用餐。而相對的餐後的應酬語〝ご馳走・ご馳走様(ごちそう・ごちそうさま)〞。

事實上一般日本人的傳統習慣,吃飯前忘了說〝頂きます〞可能還比較無所謂,但是餐後卻一定要記得對料理人、或服務人員、或請客的主人,道謝說〝ご馳走様(ごちそうさま)〞,對下輩才說〝ご馳走 (ごちそう)〞,如果一言不語地走開,可能會被誤解為是不是不高興、或不滿意?也是構成失禮。

〝馳走〞原本是形容來來回回地奔走,也就是會席時料理人來回 匆忙的樣子,原本是〝ご馳走 御疲れ様 (ごちそう おつかれさま)(來回奔走辛苦了!)的慰勞語,衍生為感謝豐盛招待的道謝詞。這就是日本人的語言應酬習慣叫做〝相鎚・相槌(あいづち)〞是 指附合對方的問話回答,〝相槌(あいづち)〞原是鐵匠打鐵時,互相輪流搥打的意思。

日語發音很多和台語雷同或相近,但也存在著一種語言無法在另一個語言中,完整傳達的,例如例句之ㄧ,在日本的語言書裡「気持ち」是這樣解釋: 
1.
接觸事物時所產生的感覺、或心中的想法,例:「気持ちが変わる」(可翻成感覺改變了、或想法改變了,需看上下句的意思。),「彼の気持ちが理解できない」(他的想法、思慮無法理解) 
2.
身體處在某種狀態下的快與不快的感覺,「気持ちのいい朝」(感覺清爽的早晨),「気持ちが悪くなる」(心境感覺變差了) 
3.
對於事物心理所持的認為,「気持ちを新たにする」(看法認為一新) 
4.
將自己的思慮用謙遜的表達時使用,「ほんの気持ちですが」(一點點的小意思) 
5.
副詞的用法,一點點、些微、意思意思,「気持ち、右に寄って下さい」(請稍微向右靠些)

即使是以上的說明,還是有無法完全翻譯的地方,例如:日語的「気分」並不完全等於漢語或華文的「氣氛」,「氣氛」比較是形容客觀的環境的語義,但是「気 分」卻是屬於趨近主觀的感覺。又如日文的「感じ」,就不是只是等於漢語的「感覺」,感覺可能比較屬於心理層面,但是「感じ」卻有心理與生理層面的意思,如 漢語的「感觸」,例如「冷たい感じ」(冷淡的感覺)(冰冷的感觸)

凡此種種實在是不勝枚舉,特別是在文學作品上,有時候一兩個字,卻要用好幾句才能完整 掌握真意。 語言並非我的專攻,以上是我粗淺的認識,僅供參考。至於日本人的相關習性,請參考之前的拙文,當然並非絕對多是我個人的觀察,希望能有助於對日本的了解。

0 件のコメント:

政治微觀

基本上我以台灣人的立場,對立憲民主黨的印象感覺是很差的,立憲民主黨可以說是,日本所有政黨當中,最親中、同時最輕台的政黨!小沢是代表性人物。從鳩山政權開始小沢是幹事長,就曾主導 600 人議員團到中國朝聖!立憲民主黨政權之下,「弱腰」從鳩山到菅直人表現無遺!從教科書、到地球儀、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