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0日火曜日

經濟理論的先鋒-大衛.李嘉圖 (五)

第一是勞動價值說

史密斯指出勞働是決定商品價值的基本要因,但是價值決定的勞働,是投下的勞働、還是支配的勞働?並未說明的很清楚,只說在非文明的社會,物的價格 由投下的勞働量決定。這是因為資本蓄積、和土地佔有之前的,未開化社會始能成立的狀況,在資本開始被蓄積、土地開始被佔有之後的文明社會,加上了利潤和地 租的項目,就成了支配勞動價值說,也就是商品的價值,是依這個商品在市場上所能購買、或支配的勞働量來決定。

而李嘉圖採取了投下勞働價值說,「所謂商品價 值,是和這個商品生產所必要的相對的勞働量相依存,而不是和對這個勞働所支付對價的代償相依存。」。但是李嘉圖也以「市場價格」和「自然價格」加以區別, 勞働所產生的賃金也有市場價格和自然價格的分別,而生產所需勞働的最低限必要的費用,「生存費」就是勞働的自然價格。依勞動需给的關係,勞働者的賃金長期 發展總會低於生存費,這個法則被馬克斯的朋友,也是罵史密斯所說的自由主義是「夜警國家」,費迪南.拉薩爾(Ferdinand Lassalle, 1825-1864.)稱為「賃金鉄則」。

第二是差額地代論(差額地租論)

這個理論的內容是指土地的「質」有優劣之分,土地肥沃而且立地適當的土地,和土地貧脊立地不良的土地,同時實際存在。由於人口的不斷增加、和資本 蓄積的結果,土地的使用量持續擴增,使生產由土地肥沃生產量高的優質地,逐漸往劣質地開發耕種,而這種「限界收穫量」(收穫的增分/土地的增分)持續低 下。這種土地的肥沃度有格差,但是穀物的單價在市場上卻是同一價格,而且這個價格水準,通常是依所耕作當中最劣等的土地費用決定的(現代的經濟術語來說, 穀物的價格是用生產的限界費用決定),為何是如此呢?那是因為如果市場競爭有效地運行,同一量和質的商品會以同一的價格買賣(所謂的一物一價法則)。而最 肥沃土地的地主,就會依費用的差額以地租代償獲得,這就是「差額地租」。李嘉圖用收穫遞減法則(費用遞增法則),和限界概念說明地租的產生決定機制,而這 個比用限界原理,來說明價格決定的澳洲學派的卡爾棉格(Carl Menger)1871年所論述的「限界革命」整整早了50年。

第三是利潤說

人口和資本的增加,致使較為劣等的土地也被使用,而利用貧脊收獲力低的土地耕作,收穫就遞減穀物的價格則上漲,穀物價格上漲生存費也就上漲,生存 費上漲賃金就隨之上漲,賃金總額和地代總額增加利潤則減少 (利潤 = 生產物的價值總額  賃金  地代)。也由於這樣的思考,李嘉圖推論利潤的自然低下傾向,利潤率的低下,通常會致使經濟發展停頓的定常化結果,但是緩和這個傾向的方法,則是國際貿易! 穀物價格高的國家,從穀物價格低的國家輸入穀物,就可以抑制輸入國的穀物價格的上昇,也就能迴避賃金的上昇穩定利潤率。李嘉圖的利潤說,長期的理論模型就 是「資本蓄積持續進行,就會產生賃金上升,賃金上升就會壓迫利潤,利潤受壓迫則會造成資本蓄積停止的結果。」海約克在他的著作「價格和生產」當中,也做了 相類似的景氣循環說明。

第四是比較生產費說

貿易自由化輸入了便宜的穀物,致使穀物價格下降、地租收入減少,對地主階級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對於產業資本家階級,由於地租和賃金的下降,利潤則 是增加形成有利的局面。當時的經濟正是產業革命勃發時期,時代也從地主階級的時代,移轉到產業資本家的階級。李嘉圖本身是地主,事實上是應該要避開,像穀 物改正法、自由貿易,那樣不利的政策介入,但是李嘉圖卻擁護貿易自由化,提倡比較生產費說,闡明貿易的進行可以使相互兩國得到利益,依市場原理國際貿易, 可使國際的資源的配分得到最適化的配分。這是李嘉圖無私的認知,和對資源分配面的貢獻,是李嘉圖成為經濟學上最偉大的貢獻。

「比較生產費說」就是進行貿易 的各國間,對生產成本上比較優位的商品,各自特化分業體制,透過貿易而可成為相互的利益。他舉了英國和葡萄牙的例子,假設兩國都生產毛衣和酒,在英國生產 毛衣一單位需要100個勞働者(),生產酒需要120個人。在葡萄牙方面生產毛衣需90個人,生產酒需80個人,事實上當時葡萄牙工業生產力、技術都優 於英國,如此好像英國不論生產什麼?都將輸於葡萄牙。但是如果英國對本身比較優位的毛衣進行生產特化,葡萄牙對於本身比較優位的酒生產特化,二國透過貿易 交換,比二國自给體制時更有利益 (英國生產毛衣2單位用了200人,葡萄牙生產酒2單位用了160人,互相交換各省了20人和10人。)

對於生產費史密斯則是主張「絕對優位生產費 說」,如此英國和葡萄牙自由貿易,英國就只能是單純的輸入國而已。李嘉圖的「比較優位生產費說」自由貿易論,雖然也有德國的經濟學者反論,同時即使是今 日,保護貿易主義仍是時常隱藏在自由貿易的面具下,但是李嘉圖的「比較優位生產費說」,無疑的是自由貿易的先行者,也幾乎是古典派經濟學的聖經般的存在。

0 件のコメント:

語言隨想(四)

人的一生多數是處於主客觀不一致的狀態,詳細應該說,主觀情感、客觀實証的格差,反而是一種稀鬆平常、或是常有的事與狀態,如何調適為可控制範圍?可能是終生至難之業!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無法分清楚所謂主觀客觀的釐清辯明,不過,其實分不清、不理解,有時候反而可能也是一種幸福。這十幾年來,每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