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5日水曜日

大眾與小眾,優與劣

這次鄭弘儀的事件現在仍在進行中,首先這個事件,有了甚麼積極功能?實在值得大家學習。可能資訊並不只是吸收而已,主要地是在於消化,或是能否消化?而思考之後才得以辯明!「罵什麼」和「為什麼罵」,是兩個不同層次!電視是影音聲光同時進行,除了立即還有是持續進行的特性,而很遺憾的,人類的記憶力,對這種立即、迅速進行的方式,其實是很薄弱!所以除非不斷重播,否則他就像瞬間的影子,片斷而片面,不利記憶很難促成思考!


 日本電視上就做過實驗,對於十分鐘前發生在眼前的凶案,立即對在場的人(約十人)作筆錄,也就是記憶力測試,從衣著、凶器、到面容,幾乎各式各樣沒有一個能完整描述、和認出面容。電視媒體具有立即、快速的功能,容易吸引卻不利記憶!當資訊傳遞只受限於單調 (電視)選擇時,社會群體的意思決定過程,價值觀、價值判斷的形成,當然受到幾乎絕對的影響!因為就像我們一直在說全民,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能認識全部的人,我們在說世界,事實上幾乎只限於「可視界」,武俠小說在說的武林或天下,往往可能只有書中出現的二三十人。

所以除非你在現場、或是到現場,否則沒有其他資訊的流入,你所接收到的電視報導,幾乎就只像瞬間的影子,除非他不斷重播,否則他很快地就會消失在你的記憶體大腦。我舉一個最淺顯的例子,八掌溪事件,電視媒體不斷不斷地,重複播放被流走的人,久了之後就變成一種,類似長期記憶或深層記憶,再加上懷另一層意念的電視媒體,把人力的無力感,有系統地連結為,對當時民進黨執政的政府的無能,可是當時的當地消防系統官員的責任,卻沒有人探討追究過,甚至當地的地方政府首長是誰?可能有人自始就不知道,也已不記得了!

但是相對的網路,卻有文字聲光、還有定點儲存的效果,也就是讀者或觀眾,可以主動重覆閱讀觀看,既能記憶、又能沉澱思考。電視媒體和網路的資訊傳遞方式, 就好像電話和傳真,由於些微的功能不同,所能產生的效果和結果的差異,卻是可能很大!所以電視一直單方面,大量地傳播「罵什麼」,卻對「為什麼罵」潦草帶過或抹除不談。但是網路卻可以把「罵什麼」完整呈現,又能提供「為什麼罵」的各類資訊!不要小看了這個功能,或資訊傳遞方式的不同或改變,電視傳播力廣大,但是快速立即卻不利記憶,網路卻再加上有可能促成思考!

第二點是:究竟是政客大?還是民眾大?民眾能不能罵政客?究竟是政黨的選舉重要?還是社會的生存生機重要?從這事件的「罵什麼」到「為什麼罵」,再延伸到「能不能罵」、「要不要罵」,這才是整個正確完整的價值判斷,所該追求確認的!為什麼選舉?政客為何爭取競選?不就是要從政處理政事嗎?對於這個社會事件的價值判斷,如果沒有明確釐清的能力,所擔心的只是對自己的選情有利、無利?那這種政客選上之後,不久可能也是不斷地重蹈覆轍!而知識份子,也無法釐清這種價值判斷的形成,正確與否?那麼該不該反身自省,檢視自己存在的價值是甚麼?


0 件のコメント:

熱之死(一)

台灣由於長期被〝黨國政經媒〞的利維桑大海怪盤據,所造成的價值混亂、和思想力薄弱,其實是病疴嚴重。而這不只藍營如此,有時候綠營的思慮不夠清晰之輩,也常常掉落在迷幻空間而不自知,甚至有如在廣大的空間中,迷惑於四處反射的迴音一般,慌張不能自持,有時可能還產生自謔的傾向,也真是令人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