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5日月曜日

負數的人生

在日本的北方,現在正是秋收階段,楓葉等秋色也似乎蠢蠢欲動,大自然確實是一個精巧的藝術家,正在運思如何彩繪大地。人的渺小、有時不只是以空間的存在感 而已,在面對思緒的領域,可能更要令人驚恐微小的程度,面對大自然的巧思,再回味所謂的〝人定勝天〞只感覺已非愚蠢可形容,簡直是無知的可憐。

我是註定在野,連讀過的學校也強調〝在野〞。美麗島事件時,也在台灣島外獲知片段訊息,黨外抗爭之初,也只能隔離在東京。今年326也剛好出差在日本,今 年的925卻也遠在日本的東北鄉野遙寄相思,想〝回饋〞可能是來自於這個愧疚感,對於批判的弱化,其實應是縁由於此。我也曾經在留日同學會2年,只為了別 人的一句〝沒有經歷實踐,何來批判的正當性?〞,這句話著實牽扯了我許久!

〝正當性〞是一個概念,每一個人都能輕易地朗朗上口,而且也不斷地經人引用。殺人犯也努力地為自己的犯行找正當性,貪婪者、偏執者也不忘為正當性尋找說 詞,魑魅魍魎亦復如斯。但究竟它是什麼?或是它應是什麼?可能運用者並未真心體會檢討了!愈是輕易以〝正當性〞為自己辯說,用正當性深責他人的偏習者,就 如酒醉之人,通常就愈想證明自己為非醉者,但即使言詞再肯定,卻也難藏住搖晃的身形。

日前又有熱心網友寄來拙文〝也是人生〞,後續引發的一些魑魅魍魎的言語。在網上當然就是人生的縮影、或倒影、或折射,但一個想過負數人生的人,就像對一個借債度日的人,除了救急可以,卻也無能救窮,所有的救贖,只能自己自力也別無他法!也無以置評!

0 件のコメント:

利己與利他

那天看到新聞報導 , 有一位日本人年輕時專心於公司 , 將近四十歲才和認識女性結婚 , 每天忠心於工作好不容易屆齡退休 , 可是領完了退休金回到家 , 接到的除了妻子祝賀的花束 , 也接到一紙離婚申請書 。 其實這可能是一則製造的故事 , 我並非說它不真實或不可能發生 , 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