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日本的哲學者也有人這樣形容,「在無外力的加入,神使物等速直線運動」,用歐姆剃刀可以切除成,「在無外力的加入,物等速直線運動」,去除了「神」並非要表示神存不存在?而是神是屬於說明非必要的。當然歐卡姆的剃刀,本身也存在有「必要」的認定的模糊存在,因為主觀上,每一個人的必要與非必要,很難有一定的標準,但是客觀上,卻可能可以有準繩予以追尋,也就是簡單的判別,「缺少了它,還成不成立?可不可行?」,如果把它更簡單通俗化概念,也就是不要畫蛇添足。
經濟學上有所謂必需品,可是新經濟社會現狀中,也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做「非必要的必需品」,例如溝通通訊上,這三十年當中已經出現除了電話之外,有手機甚至衍生出一種所謂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你不一定必要它,但是它卻是幾乎人手一機,它無疑的在必要與必需之間,已經產生足以混淆你的判斷的現狀。我的朋友一臉慌張地的問我,要如何選購智慧型手機?同時叫我幫他裝置LINE,以及教他用法。
回答他之前,我就先打開我的LINE給他看,有約百分之九十的,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是你缺乏的溝通方式嗎?也就是沒有這些聊天、貼可愛有趣的圖,會造成你的溝通模式,產生不便或者寸步難行嗎?真正你認為必要的溝通,你會依賴這種智慧型手機,所提供的方式嗎?如果答案是會,那麼你可能需要一隻智慧型手機,不趕快學LINE不行。而事實上我裝置LINE,除了是基於想了解它的機能的興趣外,至今都還未使用過,甚至我第一個封鎖LINE的聯絡人,就是內人,因為傳太多次無用的圖案,對我來說沒有任何趣味可言,無聊之至所以毫不猶豫就封鎖掉。
我也算是歐卡姆的剃刀的信服者與愛用者,我想會用智慧型手機,會skype、LINE,或許多傳訊新設備產品,未必就是一個很能溝通,或善於溝通的人,坦白說這些設備產品,或許就像是現代社會人,填滿無法排遣空虛的代用品、或者依賴品,也或許是出自於兩種可能的心理,一是無法排遣自己多出來的時間的恐懼,一是不知道其他的人在想甚麼、做甚麼的恐慌?在你一言我一語的閒聊、甚至扯淡當中,一方面感覺滿足好像掌握了他人的現況的安堵感,一方面讓自己似乎忙碌而充實的慰藉?但是真實的,甚麼是必要?甚麼是必需?在筋疲力盡之後,可能也無暇再做思考吧?!
台灣究竟是甚麼?在文化上、在政治上的究明詮釋過程中,有人用明確化、有人用複雜化、也有人用模糊化,獨立、統一、不獨不統,這種現狀判讀與認定之外,可能還有漸獨、漸統、非獨非統?最後可能還有一個,那就是不談與不想?!我看台灣現在可能是最必需歐卡姆的剃刀,或者應該必要找但丁,從地獄之門看、找到歐卡姆,請他投胎轉世到台灣來?!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