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0日金曜日

經濟、台灣、東南亞 (四)

所謂〝國 家〞乃是「自然人,為求解消因各別展開自由活動所產生的不便,所訂立社會契約產生的,國家應為自然人的國民服務。」亞當斯密依此發展出自由放任的經濟學說,而後李嘉圖(David Ricardo)把古典學派學說更行理論化,而且發現了〝比較優位說(比較生產費說) 〞,主要的內涵是不止國內市場,在國際貿易市場自由(貿易)主義如果能夠實現,對貿易的雙方都是能帶來利益。而甚至到今日的各種經濟全球化、和地域經濟體,所在進行的理論都是源自於他的理論。

有的媒體聞人喜歡裝高調,似乎時常喜歡在節目中,開口閉口全球化或相類似的議題,基本上被他所請的來賓,幾乎可說只是道具或背景,除了附合著她耍弄議 題、也只陪她做表演。時常因此唬得泛藍華客們,點頭如搗蒜讚聲連連,當然也因此惹得讓人鄙視與不快、或罵聲連連,但其實泛藍華客也是一代不如一代。現在的 泛藍是拿經濟做表面,卻以政治作表演,以前蔣介石時代,是拿政治做盤算、拿經濟作手段,〝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表面上是地政、財政的改革,背後 的用意,卻是直指台灣的既有士紳階層,裂解社會經濟結構。基本上和日本德川幕府初期,廣建東照宮、設定〝參勤交代〞是雷同的,背後的真正本意,就是打擊競 爭勢力或反對勢力的經濟力!

經濟學是一項社會科學,而經營學則是一門應用科學,一個是較著重主觀因素的掌握運用,一個則是較著重客觀存在因素的分析展開。用果園作粗淺的譬 喻,經營可能較著重於主觀因素:如何增加收獲量、如何減低成本、以獲取最大的價格利益。經濟學上在某些部份也和經營重疊,但並非完全一樣,對於利益其實不 單指價格利益,而是擴大為較像結構利益。所以相對於經營上已主觀確定某種水果,而展開利益追求,經濟比較趨向於思考分析,同一地區(市場)有多少果園?生 產何種水果較能獲取較大利益?

沒有經濟學的訓練,作為背景或基礎,只求速效在經營層面,常使經營的瓶頸迅速出現。就以果園生產橘子能獲取利益,經營學上可能只能專注於,如何以 更低的花費﹑成本,生產更多的橘子,而在商品生命週期中循環,發展、成長、高峰、衰退。或許這個市場10個橘子、8個鳳梨、9支香蕉,能使個別獲取最大利 益,這就是經濟學的最原始核心1.資源如何有效運用、2. 財富的平均分配。如果市場規模是用亞洲、或世界為依歸,該有何種的經濟思考、與經營的選擇,當然也會有所不同!到底台灣現在或者你的眼光,究竟是放在何處?應是該思考的重點!

0 件のコメント:

語言隨想(四)

人的一生多數是處於主客觀不一致的狀態,詳細應該說,主觀情感、客觀實証的格差,反而是一種稀鬆平常、或是常有的事與狀態,如何調適為可控制範圍?可能是終生至難之業!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無法分清楚所謂主觀客觀的釐清辯明,不過,其實分不清、不理解,有時候反而可能也是一種幸福。這十幾年來,每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