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日日曜日

攸關儒學的私見-客問答

以下是寒江釣叟的來文:

您的觀點把儒宗的太狹隘,如果您用大體觀去切入儒宗,
把四書五經研究清楚,你會有不同看法,從小我可以推
及到大我,而不是整日只為了求功能性,被扭取的不是
經典本身,您也扭取了很多先人,對儒宗的研究,甚為可惜,

簡單舉個例子,您所謂的真實性,對上今日的基因工程學,最後還不是要回歸於人倫哲學的探討這是東西方皆有的,您並未深入了解儒宗對這方面的探討,無禮,無異於禽獸,這不是只為了維護君權,格物,致知,或許沒有發展到如您所說可惜少了好幾個科學家,他們最後要追求的是這世間的哲理,而不是定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不是為了做皇帝,為了做皇帝,跟王莽有何不同,若以大體觀,用不同角度去切入,希望您會有更多體悟

Posted by 寒江釣叟 at June 15,2008 22:33

因為太忙咸少時間能上網,所以延遲了回覆!同時本文會同時收錄於: 南方論壇野侍一郎特區首先文中所提的儒宗?應該是指儒家或是儒學的意思吧?坦白說儒家或儒學,最大的模糊就是在此!〝既文又哲〞但往往真實卻又是〝非文也非哲〞!到底它是學派?還是一項學問?還是一門學科?我看是籠籠統統二三千年,沒有一個明確。我舉朱熹,正是因為他正是我認為,最後一位有能的儒學者!很遺憾的,我必須說朱熹之後的,都只是狗尾續貂之流,實在是沒有甚麼令人激賞之處、或作為!

〝儒宗〞是我第一次看到對儒家的稱法,我就從文後先說,你所提到的謬誤之處,王莽把女兒嫁給皇帝,後來因緣際會奪取政權,他做皇帝正是為了,想要實行所謂儒家的理想世界,只是他依賴他個人所學的儒術,正是阻斷他成就事業的主因!嚴格說他就是深受儒學之害,光憑理想要實施新政,卻無法處理現實的政治,致使當時的豪族,各自抓劉家三兄弟做魁儡,號稱中興實則叛變爭權。劉秀不就是把他的兄弟劉演殺了嗎?在真實世界無法實施的哲理,是甚麼樣的道理呢?它比定理的價值,又是如何評價呢?這就是儒家的模糊和空談,害人害己又害民!多是成為政治有強烈癖好的人,塗脂抹粉的工具性存在而已,美其名就是叫大義名分。

再來說到基因工程學,是不是會歸於人倫哲學的探討?我看是有很大的疑問,所謂的基因,應該就是指帶有遺傳訊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縮寫為DNA)片段,它是一種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以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而照基因擬人化最徹底的基因學者,柯林頓‧李察德‧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的說法,基因正是不按照所謂的人倫哲理,而是按照基因本身的利己因素!而這個部分,正是所謂善於搖頭晃腦的儒學者,最生疏的領域!這些必須按事實定理,加以分辨的科學,正是儒學二三千年來,忽視而沒有接觸的學問,你看來也是根本性的生疏,我就不多說!

小我是甚麼?大我是甚麼?大體觀應該就是綜觀,它的相對應該就是小體觀、或是微觀,儒學的大體觀,可能就是天下,大我也可能就是指天下,簡單的說,就是學問的視點、或是規模,就是以天下為規模或是對象,問題是我所見識到的儒學者,的所謂天下,一大半根本就是指國家的意旨。而這個大體觀的核心觀點,不就是天子觀嗎?天子是誰?不就是皇帝?也就是封建的掌權者,天、地、君、親、師,這不就是儒學理論的人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就是一種很強烈的封建的維持的用意嗎?也就是儒學花了一大半的精力,並不是花在學問的本身,而是花在這種所謂人倫義理的釋疑上,這二 三千年來,皆是如此!連朱熹也是花了大半生,在古書的註解上。

在現今中國那塊土地上,當然也曾經有過蓬勃的學問探討,那是在周朝諸子百家的時代,儒家已經被秦時代,看破手腳一次,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殭,而讓儒術得以縱橫千年,我看並非他有何了不起之處,而是它的〝既文又哲〞的模糊特性,相當適合掌權者利用裝扮。而始作俑者正是漢武帝,他最先看穿這個儒術,根本就是針對掌權者,量身訂作般的存在學科。就我對學問上的私自看法,法家和墨家,還勝過儒家許多,只是這兩門學問,不像儒術般善於妥協,而且通常都是妥協,在權力與封建之下,對於學問本身的執著,非常表面與薄弱。

儒學講究微言大義,施行中庸或是遵循仁道(很多時候仁道也解釋成王道),而甚麼是微言大義?不就是懶於究明、習於模糊,而中庸是甚麼?簡單的說就是不偏不倚,但是你把前後解釋都看完,可能會發現,事實上它什麼也沒說!就像說中間是甚麼?中間就是不左、也不右,問題是甚麼是左?甚麼是右?儒家就通常是用述說哲理,而不是用說明定理。中國為何幾千年科學不發達?不就是受儒家,這種該明確時用哲理含混,而依靠領略,所以多的是註解,也就是二三千年的各自分說,因此只有傳述而沒有發展,而掌權者,就是以這門儒術,作為現實選取的標準,這個實用的利益性格,領導了中國人二三千年,也使其他上古時期的,諸子百家的學問,乏人問津而奄奄一息,這就是我看到儒學的禍害!

0 件のコメント:

語言隨想(四)

人的一生多數是處於主客觀不一致的狀態,詳細應該說,主觀情感、客觀實証的格差,反而是一種稀鬆平常、或是常有的事與狀態,如何調適為可控制範圍?可能是終生至難之業!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無法分清楚所謂主觀客觀的釐清辯明,不過,其實分不清、不理解,有時候反而可能也是一種幸福。這十幾年來,每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