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0日木曜日

簡述所有權 (二)

另一個特徵就是所有的抽象性,例如對於所有的財貨、不必然需要有佔有或持有的具體事實,就如寄入銀行的一百元,即使你實體不持有那一百元,仍不 改變你對那一百元的所有權。而你租了房子、即使住在房子裡面(佔有或持有),仍無法成為這個房子的所有,另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現代公司的股份,持有股份 的所有者(資本主)當他握有全部股份時,即使他不認識公司的任何人、不去公司所在地、對公司的經營不發一語,這個公司的所有權,仍是屬於這個人(資本 )

近代之前「私的所有」的概念,事實上是源自於基督教教義,也就是〝神〞創造天地萬物,被造的萬物、全部是歸於〝神〞的私的所有物,所以「君權神 授」就是神的私的所有的轉化。後來的宗教改革、就是由轉化的君權神授說中取得天賦人權,轉移了〝神〞的私的所有概念到自然人的身上。而這個概念即使在今日 的中國,可能是一種天方夜譚!中國人要能自然而普遍的接受這個概念,可能尚要30年一代的教育。中國人對所有權的概念,一直是模糊不清的,由〝天〞生萬物 的概念發跡開始,萬物的所有者分裂成政治的、和宗教的,政治上由〝天子〞也就是皇帝承接,到了清末就換由籠統的國家,而國家又由政黨所承接,政黨的權力交 替卻只是歷代改朝換代的變貌而已。

而宗教上的就是由中國的道教承接,而道教卻又只是在現實世界外,複製了另一個虛構的現實世界,而「私的所有權」就由這個 虛擬的現實世界的天子(玉皇大帝)承接,再透過虛構的宗教說詞、展轉由宗教的代言人虛構私的所有的承接。不論政治上、或宗教上,中國都未曾在私的所有權 上,轉化到人的身上,所以和中國人談所有的概念永遠也理不清,問題就是出在中國沒有現代「私的所有權」的概念。

0 件のコメント:

淺談台灣.4

歷史無須美化、但也無須扭曲,對於鄭氏政權也應該是如此!只有盡可能地回復他的本貌,溝通原本就是要從些微的相同處開始,即使是微小回歸歷史 , 而不是因一時的政治需要,而利用鄭成功,這可能也是我之前強調過的部分。所以我取鄭成功反清抗清的意志,和立基於台灣的意義,想努力建立台灣建國的根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