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和內人聊天,柯文哲自詡自己是一個聰明人,他曾問幕僚他的〝哀配〞為何都是李多慧?就問旁人她很出名嗎?因此好像偏愛李多慧的樣子,所以他可能也只是一個日語稱「専門馬鹿」,中文叫專科笨蛋。我從來都不是專家而只是一個學習者,二十幾年前就寫過雲端運算,可是沒有內容載具貧乏的時代,可能也只是名詞嚇人,所謂大數據時代來臨好像聽起來蠻新潮,我是這樣舉例給內人參考,所謂大數據如果你在YT打上三吉彩花,他馬上給你三吉彩花相關訊息2或3個,如果你再點三吉的訊息,沒多久你的動態訊息都是被三吉佔據。當你又點其他訊息,他又會依據你的習性提供訊息給你選擇,這就是大數據原理的原型。中國從來也不會創造任何東西,但是他有14億人供他無與倫比的練習樣本,因此得以自我生存,所以人臉辨識、短影音、大數據利用他會很強,全世界影音他只要方法不需實體,這也是包括臉書、YT等進不了中國的原因,也是山寨品打官司勝訴正品的地方,他興盛時世界都需要他,他衰敗時外資跑得互相比快。
從記憶體32MG時就摸索電腦,W98是我下決心買的正版品,當時好像只有680MG,我自認是一位老時代的最後學習者,我接觸過黑膠唱片,所以買的第一個電唱機有如手提包,後來又有膠帶、鉻帶、金屬帶、CD、DVD,當時在德國音響台灣分公司上班的堂哥說,CD具有永遠不會壞的本質,但就像後來地質專家說地球石油只剩30年,可是到今天CD無法讀,石油究竟如何生成?聰明人絞盡腦汁、蠢人知道原因,只不過是用猜的原來大家都在猜。ChatGPT為什麼忽然流行?一個人一生也很難讀超過一萬本書,可是ChatGPT卻能很輕易地讀幾萬本資料,甚至比你想像的更多,AI好像是下個世代領先潮流,可是如果你想像影音加上是幾萬個ChatGPT也不為過,會不會取代多數人?可能會卻無法完全取代人,更少人和無須人不一定等同。中國的行動支付確實是很進步,可是論能用卡儲值日本可能比中國先進幾年,但是至今仍保有實體錢幣,中國一次風災、水災,斷水、斷電行動支付沒有電能運作嗎?沒有爭端和不會發生爭端不一定等同,你的銀行存款還在嗎?在中國會有事嗎?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