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木曜日

學問獨行道

其實人的一生,很多時候是必須直接面對孤寂的,做學問恐怕也是如此,或許武斷,但我一直認為〝學問之道〞,也是一種〞獨行道〞。別人或許充其量,只能成為認知上一種肯定的加強,或者一種除錯上的確認而已,所有學問最終都需靠自己辯正而獲得。追求學問是人源自於對知的渴望,有別於對於物質的渴望,多是受到器官本能的牽動而侷限,諸如餓了想吃東西、渴了想喝水,但吃飽了、喝足了慾望即停止。知的渴望卻可能是無限的,但這個渴望卻常常被忽視或忽略,所以多數人,只能在物質的渴望當中輪迴,就如餓了就吃、飽了就等下一餓的來臨,這個〝物質律〞可能是主宰了人的一生。許多人因而忘了另一種,〝悟性律〞的存在或追求,可是三餐和成長也許隨著時間起伏,但悟性卻無任何進展,馬齒徒長就接近這種道理,因此學問和獨行可能就是一種與生俱來,如果學問就是一種對自我的鍛鍊,那獨行可能比較合理。

或許有人會說「獨學則無友、孤陋而寡聞」,通常我是不排斥朋友,但總認為〝孤陋〞與〝寡聞〞,卻可能是緣由於方法錯誤、或是偷懶所造成。朋友終極也只能扮 演〝認知的加強〞與〝除錯的確認〞而已。哲學上用了太多的篇幅試著闡明〝我是誰?〞,最主要可能就是要能〝掌握自我、認清自我〞。這個原點無法認清與掌握,那凡事皆成空泛或空談,更甚者讓自己成為〝被負擔〞的人生。〝依賴〞與〝等待〞,是我所認為不喜歡的人性上的弱點,因為都距離〝施捨〞太近,除了不喜歡讓自己的人生變為負數外,也不願意過著被動的人生。我性喜獨行,並非不要或不重視朋友,而是更喜歡隨時面對自我,〝找不到自我〞除了讓自己一無所有、一無所得外,還可能因而成為其他人困擾的來源。而學問的追求真正的本意,原本就不是依此而炫耀、或者依此而睥睨傲物,更大的用意,可能還是在於更清晰、更完整的自我,因而可得!

0 件のコメント:

水溫知多少

裝睡叫不醒、裝死救不活 , 你以為我是在講泛藍其實只對一半 , 另一半就是在講泛綠 ! 草屯鎮長選輸泛藍我是心情很不好 , 更不好的是同溫層或者水煮青蛙 , 正是這個說法 , 這幾天我不太看所謂綠媒名嘴的評論 ,可能都 是不知死活或者過度樂觀 。 今天不小心看一下所謂藍媒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