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獨派主張接近絕對,但是保守過度就可能變成停步不前,蔡英文最被激進獨派詬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脫不開對溫和保守過度堅持,所形成溫吞不作為的怨氣怨言,所以對於蔡英文總統整體施政無感,不能單純排斥或否定為,只是藍統的攻諠情緒言論,應該是過度保守或拘泥於中規中矩、溫和不無緣由,例如過度拘泥主張「維持現狀」,很容易形成無感、或無作為或不作為的觀感等情緒。人或社會不能沒有理性或失去理性,但是人或社會無法單只有理性生活或生存,現實上更是隨時到處都是充滿情緒。
我是建議蔡英文總統,把「維持現狀」的施政用詞改為「尊重現狀」,因為「維持現狀」當你要突破或改變時,就可能產生矛盾一種「自我言及的矛盾」,所以綠營或蔡總統的整體施政概念,就變成既要維持現狀又要改革的基本概念上的矛盾,事實上,我個人從以前就不太贊成、也幾乎不用「轉型正義」的概念說詞,正義本身就是一個不確定的主觀價值概念,是一個內容模糊混亂的主觀價值名詞,簡單舉例年金改革就是一種改正、改錯、改缺失,當你先揮動「轉型正義」旗鼓聲張時,既得利益者首先好像已經被打成不正義者,當然容易引起強烈的反發,。
黨產可能也是一樣,被改革的對象除了將失去利益之外,好像還要接受不正義的道德鞭刑,當你過度拘泥強調「轉型正義」這種道德味濃厚的大旗,其實是已經先把共體時艱、配合諒解時局困境的,可能後路梯子收掉了,當狗被逼到牆角當然只有掙扎反咬一途,人被逼到牆角或到斷崖邊,當然是用全身之力反撲反擊。中國人或台灣人或所謂喜歡中華文化的華人,可能是受了儒教影響太深,有一個明顯共同的特徵,讀古文、轉述古文,缺乏創造因為不重實踐!所以「轉型正義」可能容易朗朗上口,但是正義是甚麼?正確地正義的型是甚麼模樣?我很好奇有幾個有能力說清楚甚麼才是正確的型?當正確標準的型模糊籠統,那是要怎麼轉呢?
蔡英文總統開始用「迴廊談話」,做直接溝通民意的作為,應該給予鼓勵與評價,大破大立就是從突破型開始,施政與溝通既沒有固定的型,也不需受或不要被所謂的型拘束,現狀是一直在變化進化其實是無法或無須維持,而是要清楚認識和尊重!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