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或經濟學的一個目標或是目的,就是如何使財富增加,這個目標或目的無論重農主義physiocracy、重商主義mercantilism、 重金主義bullionism,其實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如何增加的方法和理論。15世紀開始到18世紀為止,歐洲的絕對王權體制下,為了維持軍隊與官僚體 制,如何使國富增加即是至上命題。初期是重金主義後期則變成重商主義,這兩個主義有兩個共通的地方,一是「富」即是金或貴金屬的蓄積,一是「富」是透過交 易(commercial或mercantile)而產生的。所以貿易差額主義(增加輸出規制輸入),就成了重要的國家政策,但卻只造就了生產者和和商人 和國家財富。
而亞當.史密斯認為貨幣或貴金屬(金或銀),並非是本身具有價值,所以他說「所謂的富並不是指貨幣、貴金屬本身,而是用貨幣可以買到的東 西」。「富」不是指貨幣,而是被生產出來、被消費的東西,而生產商品的是產業,所以富的產生是來自於生產而非貿易,這造就了重農主義和重商主義的基本差 異。亞當.史密斯的經濟學理論,或者說古典學派經濟學的理論,成型的核心概念有兩個:一個是人、就是自然人(homo economicus),另一個就是自由放任(Laisser-faire)。自然人有的或翻成經濟人,但一直我執著於自然人的用法,16、17世紀的歐 洲仍是君權神授的思想籠罩,賀伯或者洛克的理論原型,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中的自然人,就是把所謂社會的所有外在都捨像的抽象人類,也就是把當時的一般印象,如身分、地位、特權全部去除,但當然仍是有別於動物,那 就是人類是具有預見能力(foresight)。
例如:對於飢餓人類和動物不同的地方,主要在於解決現在的飢餓獲取食物的同時,由於有預見未來飢餓的能 力,所以人類會儲藏食物。到這裡賀伯和洛克的思考是相同的,但賀伯認為自然所能給予的資源是有限的,而洛克認為資源並非是有限,而是可能使之增加,例如: 人類可能依勞動力的加入而使資源增加,也因這個思考而史洛克的自然人概念,成為亞當.史密斯的自然人(或經濟人)的理論模型。洛克所主張的在自然狀態下的人類,擁有生命、身體、自由的所有權,因此人類依自己的身體、自由的勞動,所得到資源的增加屬於這個人所有,也就是 「私的所有權」。在今日可能我們一般都會認為,這是想當然耳的事情,但在16、17世紀的歐洲世界,其實仍是存在許多的奴隸或農奴。
這些奴隸即使投入了勞 動力,所增加的資源(財富)卻全部歸於奴隸的主人,因為奴隸的主人擁有奴隸的生命、身體、自由之故。農奴投入了勞動力所增加的資源(財富),只是少部份自 己能擁有,大部分仍歸於領主所有,農奴只具備了擁有身體、自由的一部分,大部分仍屬於領主所有。所以洛克的這個「私的所有權」概念,也就成為古典學派的 「自然權」(right of nature」思想原由,而這個權利乃是在社會國家發生以前,就已經發生的權利,也因為是這個來由,所以我認為用自然人可能比經濟人更能詮釋這個 model。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