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議論時,我不太用過度客套的形容詞、問候詞等等,就像在寫論文盡量以中性的詞,不過我想你可能有誤解,所以還是先說聲:對不起!我並沒有說討好或助長馬英九集團,而是那種說法論調,可能產生那樣的結果或趨勢!馬英九集團聯合〝黨國政經媒〞一再抹黑台灣派,更明確地說是黨外時期到現今的民進黨、及其支持群體,從暴力分子、到麻煩製造者、到貪腐…,然後一方面美化中國共產集團的殘暴、邪惡,為什麼他們說外交要休兵?不就是想對比民進黨執政時期的作為,是無謂的反對(中國)或者是為反對而反對嗎?
一方面強調中國的經濟發展,一方面形容台灣的弱体化,用以形成台灣如果要自保生存,統一有利化的氣氛環境,也就有人溫水煮青蛙,這種現象才是台灣人必須要警覺的!而雜頭的台灣人說法,正是可能和他們說法雷同,或者是他們所歡迎的說法!你沒有那樣的主觀,但是客觀上卻可能有那樣的可能性,這是我想說或者已經說的本意。一直把鄭成功往海賊,殘殺台灣、屠殺台灣的一方強調,不正是給清朝圍剿鄭氏集團,占領台灣予以正當化的論調嗎?弱化鄭氏在台灣反清抗清的史實意義,甚至也依同往惡魔化、海賊化鄭成功,和當時清朝的論調不就是同調嗎?
至於一般所謂史料我並沒有否定,但是沒有錯基本上我會存著一部分的懷疑!對沒有提到的史料而持相同的看法和態度,更精確的說,我對所有的文字史料就是這種態度。不要說到四百年前就說這一兩年,台派在台灣的幾個遊行,或者就說今年517就好,台北去了多少人?高雄有多少人?你不妨在去查一下資料,看會是甚麼結果?但是遊行的事實,卻是沒有人可以否認,不是嗎?當然我也去高雄參加遊行,但是我也無法確認有幾萬人?連萬字標準都無法確認,更別說幾千、幾百了。所以你說我要不要懷疑那些史料撰寫人,以當時的資訊狀態,能掌握的數字究竟能有多少的精確度、和可信度?但是有那樣的事實發生,卻是比較可信的部分。
我想這是理論或是辯論場,當然我知道你認為我的說法有誤才會進場,而我也陸續的提出解釋或是說法,當然你能不能認同?我不知道!至於口氣的部分,我就不做回答判斷,那是包括你、包括我,都要去自我檢視的。方向變化的部分,是你提出使之變化?還是我提出的較多?文章都留在本欄,我想也是各人回頭去檢視吧!在這裡我也不做評斷!高金素梅的部分,我想我已經前文講過了,我就不再提了。
血緣很重要,但也非絕對!很多以外來族群論點,探討台灣的文化的同時,另外的一個反面,它其實正是在助長,血緣的純正和重要性理論的說法!它的根和中華民族或中華文化的說法,正是一體兩面,也就是本質其實是相同的!在批判誰是外來族群的同時,原本是應該證明自己,是在地或原生性或者必然要掉進這樣的泥沼。這種具有先驗性質的論述,基本上是和在地經驗主義是衝突的!或者從自然人類學的角度探討,可能台灣現有的人或族群,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九…,都是外來族群!這種出發點的謬誤或脆弱性,好像連綠營的文化論者也疏忽了。
在地性經驗主義,才可能是台灣必須要強調的價值觀,或追求的共識!在地性經驗主義,不完全等同屬地主義,「出生在地」尚必須有「意識在地」!一個由台灣人父母、在台灣出生,也會說台語,但是要認為或使自己,是或成為中國人或澳洲人,不該強求也不該阻止,不過當他成為中國人或澳洲人時,他就不是台灣人!這種文明的價值觀念,可能也要一併教會他,或是明確告知。如果是要成為一種,既是甚麼人、又是甚麼人的論調或價值觀,那只有適合中國那個國家,所一直傳頌:既是漢族、也是回族、也是滿族、又是藏族的中華民族,那種落後、雜亂的雜種族群文化價值論述!除了同情之外,是沒有甚麼值得學習的價值觀!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