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國土面積約為37萬平方公里,主要國土是由四個大島形成,南起九州、四國、本州、北海道,九州開始緯度橫跨北緯32度到北緯46度。南北長約三千二 百公里,東西長約二千八百公里,擁有島數約略近七千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稱為島國也很符合,居住的人口約有一億二千萬人,在世界排行應是屬於中型國家。
既是島國卻又比內陸國家更保守而老成,封建的壓抑很長久層面很廣也很深入,但卻似乎仍甘於禮教的層層繁複的教諭,或嚴重的說束縛,遵守禮教的價值觀仍然被津津推崇。已經是工業大國,思想的步調卻猶是農業國家氣息濃厚,男尊女卑的情況在東亞國家之中,應是最為明顯,簡直有如農業發源地的西亞國度。
一百五十年前幕末時期的日本,可能大多數的日本人雖不能說是自卑,仍然自認為是貧窮的國家,也就是尚無法稱為有自信的國家。即使認真勤勉的程度並不下於東亞周邊的各國,但不豐富的地理和自然條件,使日本人心理上天生有一種無形的重擔一般。即使是到今日為止,北從北海道、南到南九州,稻作一年仍只有一次機會,特別是在農業技術仍不發達的年代。
在整個國家位置偏北的日本,除了必須面對山多平地少、土地貧脊之外,也必須和大自然爭取時間耕作種植。可是在日本最好吃、被認為品質最好的兩種米,卻都是出產於東北地區。一種是「笹錦」米、也就是一般所稱的仙台米它是宮城縣。一種是「越光」米、也就是新潟米,它是在冬 天多雪、天寒地凍、面臨日本海的雪國-新潟。
在今日很多外國人或台灣人,總是讚歎許多日本文化的精緻,但其實在許多精緻的文化裡層,有更多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感動,一種不屈服於大自然的人性堅毅的一面的同時,也有一種不怨天尤人的人生態度。日本的國技「相撲」,這個運動是我個人認為封建色彩最濃厚、也被保存的最完整的,甚至如今相撲所用的語詞,幾乎是幾百年來所用的古語。
例如賽程中如有爭議,就由坐在土俵下四方的評審進行所謂的〝物言〞,一般力士從幕下爭取進入幕內,而後「大關」最高是東西兩個「橫綱」,而橫綱就是終身給。整個相撲界層級嚴謹牢不可破,而這些力士的出身有很大的比例,是出身於東北或北海道,在今日的相撲界想要昇進入幕內,可能要比取 得一流大學,如東京大學的博士還要難上幾倍。但是東北人或東北的父母,可能比誰都要清楚,可是即使如此卻仍是參入者不絕於途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力士首要目摽就是要增加重量,所以吃絕對是可期,〝一定不會餓著的〞可能就是最單純的原因。
日本的人形可以說是精緻的代表文化,在每年的11月15日是「七五三節」,也就家中有三歲的男孩女孩、五歲的男孩、七歲的女孩,就會在這一天帶去神社拜拜。據說還有的地方外公必須要在這一天,送人形給外孫或外孫女慶祝他們的成長。其實這個習俗背後可能是隱含著些許的哀傷,在東北仙台北方鳴子峽,有一種民藝品叫「こけし」(kokesi)漢字有寫成「木形子」,我一直認為這可能是日本人形的原型。
這種こけし多出現在群馬縣以北,東北地方古時候有一種不明文的習俗,就是當老年人無法從事生產的時候,會叫家人在冬天下雪以前,背到山上自我犧牲,據說為的就是對子孫的善念,因為怕自己的兒女因為孝順,不敢犧牲 長輩卻犧牲再下一代的孫子或孫女,有一部緒形拳演的日本電影「楢山節考」,就是在描述北方農村就有這樣的情節。
十幾年前我聽過東北的民俗研究者,解釋こけし的由來,他說其實是東北農村氣候惡劣,古時候種田養家之前,須先繳賦稅給領主。而農村一般由於需求人力,所以多子多孫的觀念相當普遍,但如果遇上了兇作之年,收穫繳稅之後存糧無法使全家安然過冬時,就不得不忍痛犧牲小孩。普遍都是趁冬天開始下雪時,把小孩帶到山上丟棄,下大雪時很快的會暫時掩蓋大地,而這其實有暫時和緩傷痛的效果。
但往後每年遇到下雪之日,總是會勾起對丟棄的小孩的思念,所以就拿著薪材木頭邊思念邊刻著小孩的頭像,完成後拿到神前請神代為照顧小孩的陰靈,這可能才是こけし真實的由來。而七五三的節日在11月15日,換算成農曆(日本的節慶明治時 期其實由原日期直接改成陽曆,如仙台「七夕祭」現在是陽曆7月7日,明治之前是陰曆7月7日。)也就是已經是嚴冬開始時節,其實可能是秋收已經確定度冬無虞,而為小孩子慶幸之意的節日。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