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1日木曜日

也談選舉.2

我最早接觸的學問是經濟學,這個擁有「社會科學女王」之稱,也被稱為「憂鬱的學問」的學科,他和選舉有一個地方是相同的!也就是都是對過往的社會活動研究,而對將來做預測。當然主導這個社會活動的主體對象是人,而人是活的、或是活動的,他就會潛藏著變動因子,特別是一群人,變動因子撞擊的可能性就很高! 而稱為變動就是事前無法掌握,就像花蓮的選舉,顯然許多人並非選真的,當然也不能說他選假的,也就是他可能因其他因素,而影響了選舉意志與動作!例如:他也可能只是傅焜萁,所推出另有所圖的一顆棋子?而新竹的高虹安可能真的是受到藍白合,下架民進黨或是一種報復心理的作動。

預測不能不考慮變動因素,但是變動因素是無法把握,所以是不能依賴的!變動就是表示有任何可能、有無限的方向性!台灣人受所謂中華文化的影響可能太深,推崇人治、依賴人選的習性,其實是不分藍綠白的舉國意識。所以喜歡月旦人物輕忽組織制度,因此因人設事、因人廢言、舉言到處可見!而人就是變動因子的主體, 很重要但是其實是最難把握的。

哲學家,路德維希.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他有一句名言: 無法談論的,就不得不只能沉默。
"Wovon man nicht sprechen kann, darüber muß man schweigen"
("Where of one cannot speak, there of one must be silent")
我就將這一句送給綠營的同志,當你是在捧或批「蔡英文」(這個人名只是舉例,你可以替換成任何人名、或政治人物),你是在談變動因子的本身!你的說法只是幾萬個可能當中的一種,更真確的講,那其實只是你的價值認知的情緒主義說法,和事實其實是無法連結的,或者事實和情緒原就兩回事,只是你把它混淆了吧。

選舉即使和經濟學一樣,是對未來的一種預測,你的方法論應該還是要將觀察的眼光,先放在變動因子的人以外的其他地方!否則情緒主義很有可能因此超越了實證主義!當然不能否定的,你是有猜對的可能!但那不叫預測因為不是依方法論而來。可是偏偏選舉其實是高度的情緒動員理智反而是次要或者被忽視這可能是不分顏色的全員運動我常常當選和落選猜錯而灰頭土臉但是如果再冷靜回頭看我的推論我倒不認為我是錯的不過以結果論或許我是該沉默這才是選舉最難掌握換一個說法情緒原就是無法被掌握

0 件のコメント:

水溫知多少

裝睡叫不醒、裝死救不活 , 你以為我是在講泛藍其實只對一半 , 另一半就是在講泛綠 ! 草屯鎮長選輸泛藍我是心情很不好 , 更不好的是同溫層或者水煮青蛙 , 正是這個說法 , 這幾天我不太看所謂綠媒名嘴的評論 ,可能都 是不知死活或者過度樂觀 。 今天不小心看一下所謂藍媒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