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一般的翻譯就是好或是善,是一種主觀的價值判斷,事實上完全依個人主觀意識判定而無法定義的情緒主義。「Right」可翻譯成對或正,是依事實證據作為檢驗的實證主義。這兩者基本上是很不同的兩種概念,但卻在日常生活上常被混同。例如我們可能會說:「現在外面正下著雨」或「今天有80%會下雨」,這都可以用事實給予驗證的判斷。
但如果我們說:「外面下著雨你應該拿雨傘」、「粉紅色的薔薇很漂亮」,卻是一種價值判斷。這是在英國的「劍橋社團」
(CambridgeCircle)和羅素交好的喬治.艾德華.莫爾(George Edward
Moore)在(1903)所著的倫理學原理(Principia
Ethica),中所談到的概念。可是至今仍然無法分清楚的豈止一般人,我看連學院派的媒體名嘴,也堂堂敢在大學開門授課的副教授,不知有沒有讀過、但理解顯然是很有問題!
前些日子看到網友錄製了台灣的媒體名嘴,在中國的廣播電視節目中對談,由於出國在即無法細看內容,從網友的轉述中,似乎是呼應中國的對台灣的批判。因時間緊迫只能對網友的抗媒舉動予以致敬,在日本片片斷斷資訊中,看到網友似乎差一點因此官司纏身,個人也因此為沒盡到提醒而深覺歉疚。後來事情發展,就如各位所見,在此我仍然要向偽造王網友致上敬意,你的道歉也是一個接近完美的選擇。
價值的判斷有時候也會受、慣習和社會傳統的影響,但其實和對錯不一定是一致的,我向來也反對語言的暴走情形,但此次的道歉,應是對語言暴走而致歉。這是忠於我們所服膺的文明價值的選擇,說是〝勇〞也不為過。但回觀整個事件前後,中國這種不懂禮儀的〝禮儀之邦〞,會有這種〝有腦的台灣人〞就能分辨的統戰意圖,沒什麼好評論!在台灣的兩位當今媒體製造出來,多得已經可能造成塞車的所謂〝名嘴〞,那個女的我想就不用浪費腦筋談論了,另一位也就是當事人的盛副教授,卻是聽說是讀政治學出身、也是經歷洋洋灑灑的電視名嘴。
我是既好奇、也見怪不怪,好奇的是,既然是政治學出身在課堂上,究竟是如何定義台灣與中國的現狀?即使是以國民黨時代的價值思考,那中國是敵對或者是對立的國家,應該不會有誤。難道這些知識份子,也像胡亂政客一樣〝檢便宜〞,什麼都是、什麼也不是!依場合、依狀況隨時對台灣這個國家定義而有不同。當曝身於中國媒體時,是依中國的價值,當領薪水時,就依台灣的價值。批評時政時,隨著中國價值吐露對本國元首的厭惡,當己身受到批評時,卻又回首運用台灣的司法, 來求得本身的價值。身段變換之快快得連所學的是什麼?似乎已無暇分清了!和意識敵對的群體陪同訕笑、調侃自己家門、或家務事,或許能讓自己得到往後,源源不斷的上節目的約定或博得名聲,但恐怕這種作為即使不能罵〝台奸〞,可是依普世道德價值,在當今世上各個國家,究竟有多少能被接受的?這個身教問題可能有賴這位,聽說已是副教授多多思考了!
另外我的見怪不怪是〝銀樣臘鎗頭、永遠接受不起檢驗!〞,網友可能是放縱情緒,用了不雅的文字形容事實,「not good but right」,這位副教授用心平氣和的口氣說:「限你…否則法院見!如果不信可去查…事件,被我告得如何…等等」,我也聽過有流氓對商家說:「你最好交保護費,否則就如同街尾那一攤,吃不完兜著走…」。不能完全類比,但都有一個隱藏的意念,就是要你心生恐懼,好像一般都是形容叫〝威脅〞,口氣、文字好像也 有如此被運用!「oh! it's seems good, but...it's not right」。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