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金曜日

偏見和謎

人生或世界仍是到處存著「未知」,亞里士多德的時代也是,我們的這個時代也是,科學是解開了很多很多的「未知」,但是仍然存著幾乎一樣多的「未知」。這就 是人生!是亞理士多德那個時代的人生,也是現代的人生的事實或現實,而「未知」我們通常是稱之為「謎」,因為未知、所以是謎,因為是謎、所以未知。

「偏見」是什麼?很多人都在解釋,更簡單地說大概都是指,不願意以事實為詮釋基礎的見解或看法,但是卻有很離譜的,把「未知」說成偏見!而且卻是以科學作說明!這讓我好像看到穿著架裟,站在路旁就要化緣的剃光頭者,到底剃光頭者即是和尚、還是和尚即是剃光頭者?也真的是讓人〝未知〞!但這卻不是〝謎〞、倒 是像〝煙霧〞!
中國人一直很喜歡強調, 中國人是很偉大、中國有萬里長城、中國有五千年文化。〝民主〞哪輪得到洛克、盧梭等說三道四!中國的孔子、孟子早就說過「有教無類」、「民為貴、君為 輕、社稷次之」,對於這一些我們通常也很難指說那不是民主!同時我也認為沒有必要,為了爭論一個或一群人的認知,而循線走向五千年。當然如果有人興緻勃勃,認為執意要如此!非得如此、不得滿足不得善了!那也只能順祝小心慢行,別無他法、也別無他意。
盧內.笛卡兒(René Descartes, 1596 - 1650)是幾乎被全世界尊為「近代哲學之父」,他是法國人,但持這種看法的、或認同這個認知的,當然不只是法國人而已!這是一個很多很多人共同的認知,也應可說是一個存在。他的經典名句「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拉丁語)( Je pense, donc je suis法語)(我思う、ゆえに我あり、日語),在他之前的哲學幾乎是(Scolaticus)學院哲學派、或經院哲學的天下,對象幾乎是關係著 〝神〞,恆常的真理多是思辯的重點,哪怕是蘇格拉底(Sokrates、前469-399)、柏拉圖(Platon427-347)、到 〝萬學之祖〞的亞里士多德(Aristoteles384-322),恐怕也都是在這樣的架構下,而笛卡兒的偉業,就是把思慮的對象移至或加入〝人〞的存在。
哲學的一個普遍特徵,就是「大家都在找普遍而一致的真理,只是大家都未找到!」。柏拉圖認為透過對話、追究真實的辯證論是哲學唯一的方法論,亞里士多德則認為、以經驗的事象為基礎、重視用演繹的分析論以導出真實,並且認為為了理性的生活、遵守Golden Mean(黃金律日本有人把他翻成中庸)是重要的。黑格爾在論理学中,對於亞理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也多所批判,而馬克斯對於黑格爾的批判,恐怕也是眾所皆知,把批判當成對罵或是把謎當成偏見,就如把哲學當成玄學或者當成神符,這是並非正統的哲學訓練,確實是把我考倒了!
「認知與存在」 的論述辯證,在西方哲學上可能比耶蘇出生還要早,兩千多年來可能也還在持續,我是沒有辦法武斷,我只舉「安樂死」和「同性戀」和「變性 人」,我實際碰過的例子,也提供給有興趣的讀者思考。對於被醫生判定植物人的生命,可能他的腦中究竟能有什麼樣的認知?恐怕都不是一件樂觀而簡單的判定, 而生命的存不存在?究竟是應如何判定?這恐怕也是神都難以面對的問題,但是認為認知先行的人,恐怕看到的是呼吸器而不是生命。
幾年前看過日本製作有關變性人的生活報導,有一個變性人說了一句,令我感動莫名的話,他說他自小至大內心就是一個女人,可是外在卻都是男人的生理構造,他感覺是上帝惡作劇,給她穿了一件「錯誤的外衣」,也許可能是我的思辯有誤,但從那一刻起,使我再重新探討所謂的「存在和認知」!這個社會對同性戀也多所誤解,和根本性主觀的批判,而這才叫做橫暴!
我偏見中的日本第一哲人福澤諭吉,在他的「学問のすすめ」(學問的勸進),冒頭就是「天は人の上に人を造らず(上天不在人之上造人…),除了標示平等 之外也是要人無須造偶像的意涵,另外他也提到「事物を疑って取捨を断ずる事」(凡事與物皆須抱持疑慮思辯以決斷取捨)他用十七篇的篇幅來勸進學問,而不 是誇耀他的學識,我沒有什麼學識,但我一直想學習他勸進學問的態度。

0 件のコメント:

水溫知多少

裝睡叫不醒、裝死救不活 , 你以為我是在講泛藍其實只對一半 , 另一半就是在講泛綠 ! 草屯鎮長選輸泛藍我是心情很不好 , 更不好的是同溫層或者水煮青蛙 , 正是這個說法 , 這幾天我不太看所謂綠媒名嘴的評論 ,可能都 是不知死活或者過度樂觀 。 今天不小心看一下所謂藍媒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