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日日曜日

經濟學雜談.1

經濟學是以人類社會全般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的對象,探討這個世上有限的資源,如何依價值生產分配的學問,社會全般所以以個人開始到社會、國家等組織,所以事實上和人類學政治學很多是接壤的。而依價值生產分配或者交換交易,則往往也是和哲學的或思想的對象相接,但也由於它是以有限事物為研究對象,也是一項實證學問,同時也能由先驅的政策,或可稱為事實上的實驗過程,而產生新的學問的提起或成為新的理論或研究的方向。這種特性使他與各社會科學有所不同,因而被稱為「社會科學的女王」。

經濟學的研究就在我們的週遭,但對於這種理論性的思想或思考,我們卻陌生又忽視。二百年前亞當斯密等經濟學巨匠們,發表了許多經濟學的理論思想,二百年後我們卻時常沒能汲取這項學問的方法。一個油價漲價的問題,卻在我們的討論版談成那副德行,美國的愚蠢反而使他們成就為工業大國,而我們如果也愚蠢,是否也能如美國般能得到意外的幸運?我看是不要做那樣的期待比較好!

思考必須要柔軟真實,是經濟學第一個教給我的體認,一個簡單的價格訂定的理論,就存在有很多可能,稀少性也是因素之ㄧ、勞動力的多寡也是考慮的要素,都有可能都可成立但都不是絕對。一個油價的上漲先不探討它的必要性,先預估他所可能產生的效果,除了引發不滿之外,不是也有可能因油價上漲,而產生自己開車比搭公共汽車貴、或不划算,而基於家計經濟的選好理論,而選擇放棄私用車的使用,這對整個社會也可能產生,節省總體能源的消耗的結果,不是嗎?

其實真正改變世界經濟各種結盟或對抗的,一次是航海、一次是航空,這交通技術改變了既有經濟體的客觀市場規模。技術與資本都是經濟必須思考的重 點,技術的有無,有時是經濟發展的關鍵。16世紀擁有優異航海技術的國家,縱橫世界經濟市場的,諸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甚至英國,基本上都是屬於幅員不 大的小國,但其影響力卻遠至亞洲。航空技術的發展,當然已幾乎徹底改變了這個結構,全球化理論乃是源自於這個基點,但真正使全球化發足的,可能是要到東歐 解體之後,當然主要的是以美國為主。但全球化理論同時也引起了各國的警戒,以EU(歐洲聯盟)為主,而後有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現在更加上亞洲的ASEAN(東南亞諸國聯合),在泰國為首發生的通貨危機之後,再形成ASEAN+3(日本、中國、韓國)。這種經濟圈或者經濟共同體 的發展模式,雖然無法精確預測這個結果演變,但這個趨勢卻是目前無法改變或自外的。

台灣經濟的發展,一直沒有深某遠慮、綜觀全局的政策思考,這應該是和整個社會,從來沒有真正去了解或想了解經濟學,或者換另一個說法是經濟學,是 被台灣這個社會忽視或輕視的。我們把一個經濟上的〝雁行型發展〞(1)的過程,過度吹噓成經濟奇蹟,其實這只是亞洲諸國經濟落差,所產生的一種 catch up經濟型態。例如日本去接收美國的家電技術,而後由NIEs(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接收,之後又由ASEAN4(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接收,後來就是中國接收。在這個經濟過程發展中,卻不見政府與知識份子,有太多的警覺性與對策探討,所以我們對東南亞不熟猶然不熟,不止沒有利用雁行型發 展中catch up,為自己獲取最大利益的相對作為,也似乎沒累積到什麼太多的善意關係,仍然需受制於政治侷限,知識份子沒能提供先期的分析,可能也是主要需檢討的地方!

諸如以上卻卻往往是變成政治一元思考,我經濟學學的不好,但與其那樣譁眾取寵式的無厘頭開欄談經濟事情,不如來談談真正的經濟學曾經發生過什麼事?發生過什麼樣的論說?所以不揣淺陋就用這一欄開始漫談經濟,並陸續介紹經濟學界的巨匠們的說法,由於是漫談偏重於介紹或推薦,而不是嚴謹的經濟理論探討或辯論,請不要誤解!

0 件のコメント:

水溫知多少

裝睡叫不醒、裝死救不活 , 你以為我是在講泛藍其實只對一半 , 另一半就是在講泛綠 ! 草屯鎮長選輸泛藍我是心情很不好 , 更不好的是同溫層或者水煮青蛙 , 正是這個說法 , 這幾天我不太看所謂綠媒名嘴的評論 ,可能都 是不知死活或者過度樂觀 。 今天不小心看一下所謂藍媒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