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新內閣上任剛滿一個月,日幣匯率已經從兌美金八十塊邊緣,貶值到逼近九十大關,日經股票幾乎連續上漲一個月,事實上已經是事隔二十六年的盛況,儘管日本或世界的經濟界、學界、政界,不以為然可能不少,反對批判的也所在多有,當然剛下台的民主黨及其支持者,也不斷唱衰,但是這個同時,誰也無法否定他向著成功的姿態與氣勢。或許他可能成為脫出經濟景氣不況的範本,至少安倍內閣的第一次月考,顯然成績優異得到了高分,而這一個月,讓我看到日、台之間,有能與無能的對比,甚至選前到選後,毋寧我真是忌妒日本人的幸運。
古典派經濟學理論,一直主導世界經濟學思想,將近兩百年,他的理論核心多是環繞在,江・巴底斯特・謝Jean-Baptiste
Say,所謂的「謝理論」Say’s
Law or Say’s Law of Market,也就是「供給本身會創造出需求」,而凱恩斯可能是最先燃起,挑戰古典派理論核心的狼煙,簡單地說凱恩斯認為,有效需求的創造,才足以調整供給。但是他終其一生只是不斷地論戰,真正他的說法被重視是1930年代後期,真正被重用則是他死後的二戰戰後,但是到1980年代,凱恩斯所謂的資本主義的終焉,卻先應驗在凱恩斯理論的終焉。(抱歉!正確應該是「自由主義的終焉」。)
凱恩斯死於1946年,但是死後他的理論卻在美國復活,而這一次卻可能在日本安倍手中復活,經濟學雖然號稱「社會科學的女王」,因為人類很難脫開經濟社會生活,所以很容易集中社會人的關心、眼光焦點或重點.可是她是一門「憂鬱的學問」本質,卻還是常被人忽略,因為她幾乎都是依據過往的資訊經驗,對未來的預測居多,對於未來的未知,使她很容易流於悲觀的色彩。例如由於歷史上的通貨膨脹(inflation)的痛苦經驗,所以如何抑制通貨膨脹,可能發展許多對策說法,但是對於通貨緊縮deflation,相對的卻經驗缺乏,特別是長期或極度的通貨緊縮狀態,其實是經濟學界說法紛紜,政治界束手無策的狀態。
日本近二十年之間,長期處在不景氣的經濟狀態,甚至被世界經濟界評為「失落的二十年」,這種經濟緊縮狀態,不只苦惱日本政府、日本人,日本或世界的經濟界、學界,也一直七嘴八舌,再加上日圓的升值,已經撼動了日本的基幹輸出產業,民主黨政權,對於日本的狀態,所採取的又是以保守的財政政策為主,也就是節流和福利、增稅等矛盾進行,錯誤的施政思維、再加上無能,使他上台時的高支持度快速消融,而使自民黨有復甦的機會。所以安倍一上台明顯地採用了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的創造思考作為主線,能不能成功?當然還值得觀察,但是日本已經在動的訊息,可能不只日本感覺,也可能讓世界意識到這個波動。
安倍內閣選後至今日,讓人感受到的架勢與氣勢與器識,都剛好是台灣這隻笨伯馬、和他的黨的對照!選前安倍的口號是「取回日本」,選後是一道一道的對策或(不景氣)脫開策,選前批判民主黨政權,選後至今尚未聽到怪罪、牽拖,民主黨政權所遺留的後遺症,因為日本人民選你出來,是希望你解決,而不是選你出來尋理由、找藉口,但是台灣到今日已經快五年了,還在牽拖前朝民進黨,無能的人、無能的黨,五年彷彿還上不了任?還被前朝陰影籠罩?這種比小學生還不如的推託說詞,在日本是根本行不通的!但是很無奈的,凡事逢台灣、必轉彎!似乎也應驗在這種集體智能低落的台灣現狀。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