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的反面是什麼呢?很多人可能把它想成無欲,但是如果更纖細地分辨,可能應該是拒絕!它可能是一種主觀的,不要、不欲的感覺、情緒或者是一種思考狀態, 或者應該通俗地說,是較為強烈的不要、不欲的排斥的感覺或情緒。幾乎通常我們會有欲求的感覺或情緒時,也幾乎都會有相對或反面的拒絕的可能發生,但是感覺 或情緒上的觀點來看似乎是如此,可是實際上卻好像又非完全如此。
人的欲求像天際,好像有界限、又好像無限界,掌握到一個欲求的剎那,可能又有一個新的欲求產生,事實上是很難捉摸、也很難釐清,如果運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換成站到拒絕的角度來看又如何?有人拒絕聯考、有人拒絕美色、有人拒絕金錢、有人拒絕名位,甚至有人拒絕政治、拒絕國家、拒絕陳水扁當總統…,這好像也是人各有志,沒什麼問題,但是有時候卻也有模稜或模糊的困難的地方。
人幾乎都會欲求幸福、欲求健康、欲求美滿、欲求自由…,這些感覺或情緒的反面或相對的,卻不能是拒絕幸福、拒絕健康、拒絕美滿、拒絕自由…,好像應該是拒絕不幸福、拒絕不健康、拒絕不美滿、拒絕不自由…,才是符合道理,問題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該加個〝不〞字,這才是情緒纖細的所在。最近實在忙透頂了! 上網路論壇好像也只能囫圇吞棗般地瀏覽文章,要有充分的時間寫文章,實在擠不出太多的時間,只是最近看了網上太多欲求和拒絕,實在有必要緩和一下,因天氣太熱所造成的情緒高昂。
有人一直拒絕台灣,事實上拒絕國家、拒絕政治、拒絕社會、甚至拒絕網路論壇都應是無可厚非,但除了想自殺的人,否則其實我們很難拒絕生活。我看過很多人拒絕網路論壇,為的卻是欲求自由、或是欲求言論自由,我還尚無法完全理解,這種欲求和拒絕的正反面關聯,無法論斷對錯,只是想建議,會不會是出在情緒纖細性的分辨上呢?不拒絕生活可能就不應該拒絕思考,有時候情緒先行化成語言先行,總是會把自己侷限在,原非你欲求的空間中,這可能也不能算是太划算了!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